肌筋膜炎的症状
肌筋膜炎有临床表现和体征表现两方面情况。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疼痛、肌肉紧张或痉挛、皮肤麻木或感觉减退等,不同人群在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方面有差异表现;体征表现为体格检查发现局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有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按压触发点疼痛加剧且可能放射,不同人群在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方面体征有差异。
不同人群的差异表现
年龄方面:儿童患肌筋膜炎相对较少,但若儿童有长时间不正确的坐姿、站姿或过度运动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肌肉紧张、局部疼痛等类似症状,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可能更需要通过观察其肢体活动情况来发现异常。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筋膜等组织退行性变,患肌筋膜炎的几率相对较高,疼痛可能更持久,且恢复相对较慢,同时老年人可能还伴有骨质疏松等其他问题,会加重肌肉骨骼方面的不适。
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肌筋膜炎症状有本质不同,但在一些特殊职业或生活方式中可能有体现,比如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可能因过度劳累更容易出现肌肉筋膜的损伤,从而引发较明显的疼痛、肌肉紧张等症状;而女性若长时间穿高跟鞋等特殊footwear,可能会改变身体的力学结构,增加足部及下肢肌筋膜炎的发生风险,症状上可能表现为足部、小腿等部位的疼痛、紧张等。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颈部、肩部的肌筋膜炎发生率较高,症状多为颈部、肩部的疼痛、肌肉紧张,严重时可能放射至头部、上肢等部位;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且运动前热身不充分的人群,容易出现四肢肌肉的肌筋膜炎,表现为运动后相应肌肉部位的疼痛、痉挛等;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群,肌筋膜炎的发病几率可能增加,寒冷潮湿环境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筋膜组织营养供应不足,容易引发疼痛、肌肉紧张等症状。
病史方面:有既往肌筋膜炎病史的人群,再次发作时症状可能相对更易出现,且可能在相同或相似的诱因下迅速复发,疼痛等症状可能较初次发作时更为明显。若既往有神经损伤等病史,肌筋膜炎引发的皮肤麻木或感觉减退等症状可能会被放大或与原有病史的症状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体征表现
体格检查时可发现局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有时能触及条索状的硬结,这是肌筋膜炎常见的体征。在病变部位按压特定的触发点时,患者往往会出现疼痛加剧,并且疼痛可能会放射到其他部位。例如腰部肌筋膜炎,按压腰部特定触发点时,疼痛可能会放射至臀部、下肢等部位。
不同人群体征的差异
年龄方面:儿童由于肌肉、筋膜等组织相对较嫩,在体格检查时触及条索状硬结等体征可能不如成年人明显,需要更细致地触摸和观察肌肉的紧张度等情况;老年人肌肉萎缩等情况可能会影响体征的表现,压痛等体征可能因肌肉萎缩而不如中青年人明显,但局部肌肉紧张度的异常可能依然存在。
性别方面:一般在体征上没有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女性若有乳房相关疾病等情况,可能会干扰对胸部附近肌筋膜炎体征的判断,需要综合考虑;男性若有胸部肌肉发达等情况,在触摸条索状硬结等体征时可能需要注意手法和力度。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肌肉较为发达,其肌肉紧张、压痛等体征可能被发达的肌肉掩盖一部分,需要更准确地寻找触发点来判断;而生活方式较sedentary的人群,肌肉紧张、压痛等体征可能相对更明显。
病史方面:有既往手术史等情况的人群,局部组织可能有粘连等改变,会影响肌筋膜炎体征的表现,比如压痛的部位和程度可能与无手术史的人群不同,需要结合病史进行全面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