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怎么治
癣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不同类型癣的针对性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药物治疗有外用和口服抗真菌药物;不同类型癣如足癣、体癣、头癣有相应针对性治疗;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治疗各有注意要点,儿童选温和外用药、口服药遵医嘱,孕妇外用谨慎、口服避免,老年人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
一、一般治疗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癣,保持感染部位清洁干燥至关重要。例如,足癣患者应每天清洗足部,勤换袜子,选择透气的鞋子,避免脚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因为潮湿环境有利于真菌滋生,会加重足癣症状。对于体癣患者,也应注意保持皮疹部位的清洁,减少汗液等对皮肤的刺激。
避免搔抓: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一方面容易引起继发感染,另一方面可能使癣的范围扩大。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癣,都要尽量避免用手搔抓患处,儿童患者由于自控能力较差,家长要多加留意,防止其搔抓癣患处。
二、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
外用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癣的常用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轻度至中度的癣。例如,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等,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有研究表明,外用酮康唑乳膏治疗体癣,在一定疗程内可有效缓解症状,清除真菌。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乳膏,也能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从而发挥抗真菌功效,对皮肤癣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口服抗真菌药物:对于病情较严重、外用药物疗效不佳或反复发作的癣,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它是一种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能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的14-甾醇去甲基化,影响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但口服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比如要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需更加谨慎。
三、不同类型癣的针对性治疗
足癣:除了上述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外,对于水疱型足癣,若水疱较大,可在医生操作下抽取疱液,然后再外用抗真菌药物;对于浸渍糜烂型足癣,要保持局部干燥,可先用硼酸溶液等湿敷,待干燥后再外用抗真菌药物。
体癣: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面积较大或外用药物疗效不佳时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同时,要注意与其他可能引起皮肤红斑、鳞屑等类似症状的疾病鉴别,避免误诊。
头癣:儿童头癣较为常见,治疗时除了口服抗真菌药物(如灰黄霉素等,但灰黄霉素可能有一些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患儿情况),还需要结合剃头等措施,将病发彻底清除,因为病发是真菌的重要载体,有利于疾病的治愈和防止传播。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在治疗癣时应优先选择相对温和、刺激性小的外用药物。口服抗真菌药物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例如伊曲康唑用于儿童头癣治疗时,需要谨慎评估剂量和疗程。同时,要防止儿童搔抓癣患处,家长要加强护理。
孕妇:孕妇患癣时,外用抗真菌药物的选择要谨慎,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口服抗真菌药物一般应避免使用,因为大多数口服抗真菌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在医生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用药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癣时要考虑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时,要关注其肝肾功能情况以及是否正在服用其他可能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外用药物使用时要注意涂抹的方法和力度,避免因皮肤干燥等问题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