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的症状及治疗
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胆囊炎有进食油腻后发作的疼痛、消化道及全身症状和体征表现,慢性胆囊炎有腹痛、消化道症状及不典型体征;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补液)、药物治疗(抗感染、解痉止痛、利胆)和手术治疗(急性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需切除胆囊);不同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各自胆囊炎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起病急、易有全身症状且用药需遵儿科原则,孕妇治疗需谨慎选药,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常伴基础病且术后恢复慢需加强护理
一、胆囊炎的症状
1.急性胆囊炎:
疼痛: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疼痛常突然发作,程度较重,可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胛下区及右腰部。疼痛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小时。
消化道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
全身症状: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左右,如出现寒战、高热,提示病情可能进展,如合并胆管炎等情况。
体征:右上腹可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患者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使肝脏下移,若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
2.慢性胆囊炎:
腹痛: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胀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程度不一,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部分患者可无明显腹痛,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
消化道症状:常见症状有嗳气、反酸、腹胀、恶心等,症状可因进食油腻食物而诱发或加重。
体征:腹部体征多不典型,部分患者右上腹可有轻压痛。
二、胆囊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急性发作期需禁食,使胆囊得到休息,以缓解疼痛;病情缓解后可给予低脂、低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的清淡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胆汁分泌,减轻胆囊负担。
补液:对于呕吐、禁食的患者,需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如存在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以控制感染。
解痉止痛药物:可使用阿托品等药物缓解胆道痉挛,减轻疼痛。
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可促进胆汁分泌,减轻胆道梗阻,缓解症状。
3.手术治疗
急性胆囊炎: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患者,需及时行胆囊切除术。
慢性胆囊炎:对于反复发作、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胆囊炎患者,也需考虑行胆囊切除术。
三、不同人群胆囊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胆囊炎相对较少见,多与胆道蛔虫、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因素有关。儿童急性胆囊炎起病较急,腹痛症状往往较剧烈,易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补液,避免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孕妇:孕妇患胆囊炎时,治疗需谨慎。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一般先采用保守治疗,如饮食调整、适当补液等,若病情严重需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手术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
3.老年人:老年人胆囊炎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可能较轻,而全身症状相对较明显,如易出现感染、休克等情况。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加强术后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