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发,常见病原体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及腺病毒等病毒,机体抵抗力因素也与之相关,包括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方面,儿童及老年人等抵抗力低人群易患病,不良生活方式及患基础疾病等会降低抵抗力增加患病风险。
一、细菌感染因素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该细菌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过度劳累、受凉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容易侵入扁桃体。例如,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儿童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接触到携带该细菌的患者后,就较易感染从而引发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正常情况下,扁桃体的淋巴组织可以抵御部分细菌,但当机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抵抗力降低时,细菌便有机可乘。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葡萄球菌也可引起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葡萄球菌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等途径进入人体呼吸道,当扁桃体局部的防御功能减弱时,葡萄球菌就会在扁桃体定植、繁殖,导致扁桃体出现化脓性炎症改变。比如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群,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可能受到影响,更容易受到葡萄球菌的侵袭。
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也是导致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细菌病原体之一。肺炎链球菌可通过飞沫传播,当人体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时,肺炎链球菌会感染扁桃体,引发炎症反应,出现扁桃体红肿、化脓等表现。
二、病毒感染因素
腺病毒:腺病毒感染是引起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病毒因素之一。腺病毒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飞沫传播等方式进入人体。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成人更容易受到腺病毒的感染,从而引发扁桃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例如在儿童聚集的环境中,腺病毒容易在儿童群体中传播,导致部分儿童患上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感染也可导致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流感病毒流行期间,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毒可能累及扁桃体,引起扁桃体的炎症反应,出现化脓等表现。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或成人,感染流感病毒后更易诱发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因为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
三、机体抵抗力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高发年龄段。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抵抗力相对较低,扁桃体作为呼吸道的免疫屏障,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例如,3-10岁的儿童,由于扁桃体淋巴组织活跃,但免疫功能不完善,所以较易发生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项功能包括免疫功能逐渐衰退,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引发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比如一些经常熬夜加班的成年人,由于睡眠不足,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抵抗力降低,此时如果接触到病原体,就容易引发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生活方式也会影响机体抵抗力,使人体更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而患上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例如长期偏食、挑食导致营养不良的人群,其身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会受到影响,增加了感染病原体引发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风险。
基础病史因素: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机体代谢等功能异常,抵抗力往往较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容易引发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过程中,机体抵抗力降低,也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导致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就较易发生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