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症状及治疗
膀胱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治疗需一般治疗(多饮水、休息)和药物治疗(选合适抗生素);慢性有长期尿频尿急、下腹不适,要找病因治疗(针对结石、梗阻等,不同年龄治疗不同)及维持治疗(防复发,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生活方式调整)。
一、膀胱炎的症状
膀胱炎可分为急性膀胱炎和慢性膀胱炎,症状有所不同。
急性膀胱炎:
尿频:患者会频繁产生尿意,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有时一小时内可能需要排尿数次,这是因为膀胱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导致膀胱的容量感受器敏感,稍微有尿液积聚就会产生排尿冲动。
尿急:一旦有尿意就迫不及待地需要排尿,很难控制,这是由于膀胱逼尿肌在炎症影响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不自主收缩。
尿痛:排尿时尿道会有灼热感、刺痛感等不适,炎症会刺激尿道黏膜,使得排尿过程中产生疼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尿,尿液外观呈现红色,这是因为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慢性膀胱炎:
长期尿频、尿急:症状相对急性膀胱炎来说持续时间更长,患者会长期受到尿频、尿急的困扰,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下腹不适:下腹部可能会有隐隐的坠胀感或者不适感,这是由于膀胱壁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周围组织也受到一定牵连。
二、膀胱炎的治疗
(一)急性膀胱炎
一般治疗:
多饮水:增加尿液生成,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有助于减轻膀胱炎症,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3000ml左右,这样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带走炎症物质。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饮水量,比如儿童要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水中毒,可少量多次饮水;老年人要注意饮水不要过多过快,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注意休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机体免疫力的恢复,帮助对抗炎症。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休息要求有所差异,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也需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来促进身体恢复。
药物治疗:
抗生素:根据病原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常见的有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对于不同性别,在药物选择上可能会有一些考虑,比如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更容易发生膀胱炎,在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儿童,要避免使用对骨骼发育有影响的喹诺酮类药物,可选择其他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但具体用药需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二)慢性膀胱炎
寻找病因并治疗:
慢性膀胱炎往往有潜在的病因,如泌尿系统结石、梗阻等。如果存在泌尿系统结石,需要针对结石进行治疗,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取石等。对于有泌尿系统梗阻的患者,要解除梗阻因素,恢复泌尿系统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不同病因导致的慢性膀胱炎治疗方法不同,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来明确病因。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儿童慢性膀胱炎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在治疗病因时要更加谨慎;老年人慢性膀胱炎在治疗病因的同时,要考虑其身体机能衰退的情况,选择对身体负担较小的治疗方法。
维持治疗:
部分慢性膀胱炎患者需要进行维持治疗,以防止病情复发。可以通过长期小剂量使用抗生素等方法,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使用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长时间憋尿等,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在生活方式调整上有不同的注意事项,比如女性要注意性生活后的外阴清洁,儿童要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