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方法
尿失禁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盆底肌训练(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长期坚持且有基础疾病者需注意强度)、膀胱训练(记录排尿日记制定排尿计划逐渐延长间隔,严重感染患者需先控感染)、电刺激治疗(专业人员操作刺激盆底肌,孕妇需谨慎评估);手术治疗有耻骨后尿道悬吊术(适用于中重度患者,严重心肺疾病等不能耐受者不适用,老年患者需评估耐受性及观察恢复)和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适用于各种程度患者,有严重出血倾向等不宜用,术后注意休息等)。
1.盆底肌训练:
原理:通过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来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训练可增加尿道闭合压,从而有助于控制尿液漏出。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规范的盆底肌训练能够显著提高盆底肌的肌力,进而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方法:患者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即有意识地对盆底肌进行收缩和放松训练。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3-5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这种训练不受年龄、性别限制,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均可进行,但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到效果。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进行盆底肌训练时应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因过度用力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
2.膀胱训练:
原理:通过重建膀胱的储尿功能来减少尿失禁的发生。通过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训练膀胱增加容量。例如,研究发现,经过系统膀胱训练的患者,膀胱容量可逐渐增加,从而减少尿失禁发作的频率。
方法:首先记录排尿日记,了解患者的排尿规律。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排尿计划,逐渐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初始可每1-2小时排尿一次,然后逐步延长至每2-3小时排尿一次。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但对于患有严重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的患者,需要先控制感染后再进行膀胱训练,以避免加重病情。
3.电刺激治疗:
原理:利用电流刺激盆底肌肉,使其收缩,增强盆底肌的力量。电刺激可以促进盆底肌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从而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多项研究证实,电刺激治疗对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有一定的效果。
方法:通常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将电极片放置在盆底相应部位,通过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流刺激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一般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进行电刺激治疗,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电刺激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
手术治疗
1.耻骨后尿道悬吊术:
原理:通过将尿道周围组织悬吊,增加尿道的闭合压力,从而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该手术的原理是利用悬吊材料将尿道固定在耻骨后,恢复尿道的正常解剖位置,提高尿道的闭合功能。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但对于患有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不适合该手术。此外,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时需要充分评估其身体的耐受性,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排尿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等,同时要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如感染等。
2.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原理:通过在尿道中段放置吊带,利用吊带的支撑作用来增加尿道的闭合压力。这种手术方式创伤较小,恢复相对较快。研究显示,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治愈率较高。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各种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尤其是经阴道分娩后导致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但对于有严重出血倾向、盆腔感染未控制等情况的患者不宜采用该手术。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吊带移位等情况发生,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定期复查,观察手术效果和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