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口腔真菌感染
口腔真菌感染的常见原因包括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涉及年龄、疾病、药物因素)、口腔局部环境因素(包括口腔卫生状况差和口腔黏膜损伤)以及其他因素(如长期住院或使用插管等医疗操作)
一、口腔真菌感染的常见原因
(一)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1.年龄因素
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比成人更容易发生口腔真菌感染。例如,早产儿由于免疫系统更不成熟,口腔真菌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衰退,也是口腔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
对于儿童,免疫系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若在此期间患有某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会显著增加口腔真菌感染的易感性。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胸腺萎缩,T细胞功能下降,细胞免疫功能减退,同时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也减弱,体液免疫功能也降低,使得机体对真菌的防御能力下降。
2.疾病因素
患有艾滋病等严重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者,由于机体的免疫监视和防御功能几乎丧失,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极高,常见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一些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后,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也容易引发口腔真菌感染。例如,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骨髓抑制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口腔黏膜的防御屏障受损,为真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艾滋病患者由于CD4T淋巴细胞数量严重减少,机体无法有效抵御真菌等病原体的入侵。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后,不仅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机体的黏膜屏障也受到破坏,口腔黏膜的完整性被打破,有利于真菌定植和感染。
3.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会破坏口腔内正常的菌群平衡,导致有益菌减少,而真菌等条件致病菌大量增殖。例如,长时间使用头孢类广谱抗生素,可能会引发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降低口腔黏膜的抵抗力,增加口腔真菌感染的风险。比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口腔内真菌容易滋生。
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会干扰口腔内正常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正常菌群中的细菌被抑制,而真菌就会趁机大量繁殖。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除了抑制免疫外,还可能改变口腔局部的pH值等微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二)口腔局部环境因素
1.口腔卫生状况差
不注重口腔清洁的人群,口腔内会残留食物残渣,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例如,长期不刷牙、不漱口的人,口腔内细菌和真菌滋生,容易引发口腔真菌感染。
食物残渣在口腔内发酵,会改变口腔局部的酸碱度等环境,适宜真菌的生长繁殖。长期口腔卫生不良还会导致牙菌斑堆积,进一步破坏口腔的微生态环境,增加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2.口腔黏膜损伤
口腔内有创伤、溃疡等黏膜损伤时,破损的黏膜为真菌的侵入和定植提供了门户。比如,口腔溃疡患者由于黏膜屏障被破坏,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容易在受损部位繁殖,引发感染。
佩戴义齿的患者,如果义齿不合适,长期摩擦口腔黏膜,导致黏膜损伤,也容易发生口腔真菌感染。黏膜损伤后,局部的防御功能减弱,真菌更容易定植并引起感染。
(三)其他因素
1.长期住院或使用插管等医疗操作
长期住院的患者,尤其是长期使用气管插管、鼻饲管等医疗器械的患者,口腔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口腔自洁作用减弱,增加了口腔真菌感染的机会。例如,气管插管会干扰口腔的正常吞咽和清洁动作,使得口腔内分泌物积聚,为真菌生长创造条件。
气管插管和鼻饲管等医疗器械会破坏口腔的正常黏膜屏障,同时改变口腔内的微环境,有利于真菌的定植和繁殖。长期住院患者由于活动减少等原因,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差,进一步增加了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