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自闭症儿童在社交互动、语言沟通、行为、认知与感知方面均有异常表现,社交互动上缺乏目光接触、对他人呼唤无反应、难建同伴关系;语言沟通存在发育迟缓、形式及内容异常、缺乏主动性;行为有刻板重复行为、对环境变化抵抗强、兴趣狭窄刻板;认知与感知表现为感知觉异常、认知发展不均衡。
对他人呼唤无反应:当身边人呼唤其名字时,可能长时间没有反应,即便听到了声音也不会像正常儿童那样迅速做出回应,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关注和互动意愿。这是由于他们的社交注意力引导存在问题,无法将他人的呼唤转化为积极的社交回应行为。
难以建立同伴关系:在与同龄儿童一起活动时,不懂得参与同伴的游戏,不会主动发起社交互动,比如不会加入其他孩子的玩耍队伍一起游戏,也不懂得分享玩具等,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伴建立正常社交关系的能力,这是因为其社交认知和社交技能发展存在缺陷。
语言沟通方面的表现
语言发育迟缓:多数自闭症儿童会出现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情况,可能到了该说话的年龄却迟迟不开口说话,或者说话比正常儿童晚很多。例如,正常儿童1岁左右开始说简单词汇,而自闭症儿童可能2-3岁甚至更晚才开始有简单的语言表达。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中枢发育及语言学习能力受到影响,导致语言发育进程受阻。
语言形式及内容异常:可能会出现刻板重复的语言,比如不断重复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语言内容也可能比较怪异,与当时的情境不相符。有的孩子会鹦鹉学舌般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意义的交流。这是由于其语言的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功能出现异常,不能正常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
缺乏语言交流的主动性:不会主动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想法等,比如不会说“我要喝水”来表达口渴,而是用其他不恰当的方式来示意,或者完全不表达自己的需求,只是自己去做一些相关的动作,缺乏主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互动的意识。
行为方面的表现
刻板重复的行为:有一些固定的、重复的行为模式,例如反复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而且这些行为往往是无目的的,会持续进行。这种刻板行为是由于大脑神经发育异常导致的行为模式固定化,通过重复动作来获得某种感觉刺激等。
对环境变化的强烈抵抗:对于生活环境中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难以接受环境的改变。比如家具的摆放位置改变了、日常的作息时间有变动等,都会让他们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和不安表现,如哭闹、发脾气等。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难以应对非熟悉的环境状态。
兴趣范围狭窄且刻板:专注于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兴趣对象,而且兴趣非常狭窄和刻板。例如只对某一种类型的玩具,像旋转的物品感兴趣,反复把玩,而对其他丰富多样的玩具缺乏兴趣。这是由于其大脑的兴趣认知和发展模式异于常人,局限在特定的兴趣领域。
认知与感知方面的表现
感知觉异常:可能存在感知觉方面的异常,比如对某些声音、光线等过于敏感或者过于迟钝。有的孩子会对正常音量的声音表现出烦躁不安,而对某些特定频率的声音却充耳不闻;或者对光线的变化非常敏感,出现躲避强光等行为。这是因为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系统在神经传导等方面存在异常,导致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反应不同于常人。
认知发展不均衡:在认知能力上可能会出现不均衡的情况,某一方面的认知能力可能相对较好,比如在机械记忆方面,能够记住一些特定的信息、数字等,但在理解抽象概念、社交认知等方面却明显落后。例如能记住很多广告中的台词,但不理解简单的社交规则和情感交流等内容。这是因为其大脑不同区域的认知功能发展不协调,导致整体认知发展呈现不均衡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