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脱位需先复位,急性前脱位有口内法和口外法复位,复位后要固定,单颌绷带固定适用于简单脱位,颅颌绷带固定限制下颌活动,复发性脱位可能需更长固定或其他治疗;康复治疗包括开口训练、咀嚼肌训练、物理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复位轻柔、固定时间短且要纠正不良习惯,老年人固定时间长需关注全身和营养状况,有基础疾病患者治疗要谨慎。
一、复位处理
颞下颌关节脱位首先需进行复位。对于急性前脱位,可采用口内法复位,患者端坐,头靠椅背或墙壁,下颌牙合面的位置应低于术者两臂下垂时肘关节水平,术者站在患者前方,两拇指缠以纱布伸人患者口内,放在下颌磨牙牙合面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下缘。复位时拇指压下颌骨向下,力量逐渐增大,其余手指将颏部缓慢上推,当髁突移到关节结节水平以下时,再轻轻将下颌向后推动,此时髁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复位成功的标志是髁突回到关节窝内,听到清脆的弹响声。此外,还有口外法复位,术者位于患者后方,用双手拇指分别放在两侧耳屏前的髁突前方,将髁突向下方按压,同时用两手的食指和中指托住下颌体下缘,将下颌角部向前上方推动,其余手指辅助将颏部后推,也可使髁突复位。
二、固定
复位后需要进行固定,目的是使被牵拉过度受损的韧带、关节囊和肌肉得以修复,防止再脱位。固定方法包括单颌绷带固定和颅颌绷带固定等。单颌绷带固定适用于简单的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后,用四头带或单颌牙弓夹板将患侧的上、下颌单颌固定2-3周。颅颌绷带固定则是用绷带将下颌骨与头部固定在一起,限制下颌的活动,固定时间一般为2-3周。对于复发性脱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固定,甚至可以考虑进行关节囊内硬化剂注射或手术治疗。
三、康复治疗
1.开口训练:固定解除后,应进行开口训练,以恢复颞下颌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开始时可先进行小范围的开口运动,逐渐增大开口度,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开口导致再次脱位。可以让患者进行张口、闭口的简单运动,每天多次练习,每次练习的时间和强度逐渐增加。
2.咀嚼肌训练:通过咀嚼肌的训练来增强咀嚼肌的力量和协调性,有助于维持颞下颌关节的稳定。例如,可以让患者进行咬棉球、咬橡皮圈等训练,每次训练持续一定时间,逐渐增加难度。
3.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帮助恢复关节功能。热敷一般可每日进行2-3次,每次15-20分钟,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理疗方法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颞下颌关节脱位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复位较为困难。在复位过程中要更加轻柔,避免造成儿童的不适和损伤。固定时间相对较短,但也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咬合情况和关节恢复情况。儿童发生颞下颌关节脱位可能与大张口等不良习惯有关,家长应注意纠正儿童的不良张口习惯,如避免儿童长时间大张口吃硬物等。
2.老年人:老年人颞下颌关节脱位可能与关节退变、肌肉力量减弱等因素有关。复位后固定时间可能相对较长,因为老年人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老年人的全身状况,避免因固定时间过长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促进组织修复。
3.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及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复位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应激反应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治疗前后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