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疝气如何治疗
疝气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6个月以下婴儿等情况,用疝气带压迫疝环;手术治疗针对6个月以上未自愈及嵌顿疝等,有传统、无张力、腹腔镜下修补术等方式,术后需注意一般护理、活动管理、饮食,早产儿和有基础疾病患儿治疗需特殊考虑。
一、保守治疗
(一)适用情况
对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其腹壁肌肉可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增强,有自行愈合的可能,可先尝试保守治疗。另外,因严重疾病不适宜手术的患儿也可考虑保守治疗。
(二)具体方法
使用疝气带压迫疝环,阻止疝内容物突出。但需注意正确佩戴疝气带,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避免因压迫过紧导致皮肤损伤等问题。由于婴儿皮肤娇嫩,佩戴时要格外轻柔,定期检查局部皮肤有无发红、破溃等情况。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时机
6个月以上仍未自愈的婴儿疝气,建议手术治疗。因为随着婴儿生长,腹壁薄弱区域难以自行修复,疝内容物突出可能会发生嵌顿等紧急情况。
对于发生嵌顿的疝气,无论年龄大小,都需紧急手术。嵌顿疝会导致疝内容物(多为肠管)缺血坏死,严重危及患儿生命。
(二)手术方式
传统疝修补术:通过切开腹股沟区,找到疝囊并进行高位结扎,然后修补腹壁缺损。该手术方式历史悠久,但术后疼痛相对明显,恢复时间可能较长。
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人工补片来修补腹壁缺损,具有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对于儿童患者,需选择适合儿童尺寸的补片,且要考虑补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影响。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通过腹腔镜进行操作,在腹腔内完成疝囊高位结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双侧疝气患儿,可同时处理双侧疝。但该手术对手术设备和医生技术要求较高。
三、术后注意事项
(一)一般护理
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对于婴儿,要注意安抚,避免其剧烈哭闹,因为哭闹会增加腹压,影响伤口愈合。
术后6小时内可让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6小时后可根据患儿情况调整体位,如半卧位等,以减轻腹部张力,缓解疼痛。
(二)活动管理
术后短期内要限制患儿剧烈活动,避免奔跑、跳跃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一般建议1-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可适当进行一些轻柔的活动,如散步等。但具体活动限制时间需根据患儿恢复情况和手术方式而定,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患儿恢复相对较快,传统疝修补术患儿恢复时间可能稍长。
(三)饮食方面
术后患儿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可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导致腹压升高,影响伤口愈合。对于婴儿母乳喂养的,母亲要注意自身饮食结构;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按照配方奶要求冲泡,保证患儿营养摄入的同时防止便秘。
四、特殊人群考虑
(一)早产儿
早产儿本身腹壁发育可能更不完善,发生疝气的概率相对较高。在治疗上,要更加谨慎评估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时机。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保守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疝气情况及局部皮肤状态,手术时要考虑其身体对手术的耐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术后护理要更加精细,注意保暖、预防感染等,因为早产儿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二)有基础疾病的患儿
如果患儿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评估。例如,合并哮喘的患儿,剧烈咳嗽会增加腹压,可能诱发疝气发作或影响术后恢复,所以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控制哮喘发作等。在手术麻醉时,要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和药物,术后护理要注意避免诱发基础疾病发作的因素,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