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有哪些症状
急性肠炎由多种原因致肠道黏膜急性炎症,症状包括消化道和全身两方面。消化道症状有脐周不同程度隐痛、胀痛或绞痛等腹痛,每日数次至十余次稀水样便等腹泻,部分患者的恶心、呕吐;全身症状有低热至中度发热,少数高热,还有轻度脱水时口渴、尿量减少等,脱水加重时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减退、精神萎靡等。
一、消化道症状
1.腹痛
多表现为脐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平滑肌痉挛所致。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达疼痛性质而表现为哭闹不安等。生活方式方面,若近期有进食不洁食物等情况,可能会诱发腹痛加重。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急性肠炎引起的腹痛可能更易被触发且症状相对更明显。
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80%的急性肠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
2.腹泻
是急性肠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可为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大便性状多为稀水样便,严重者可呈蛋花汤样便,有时还可能伴有黏液或脓血。这是由于肠道黏膜炎症导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分泌功能亢进,大量液体和电解质不能被正常吸收而排出体外。不同年龄阶段腹泻表现有差异,儿童急性肠炎腹泻可能更频繁,且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成年女性在生理期时,急性肠炎引起的腹泻可能因身体整体状态不同而有一定影响,但总体上主要是大便次数和性状的改变。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等可能增加腹泻发生的风险。有肠道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腹泻可能更顽固,恢复相对较慢。
研究显示,急性肠炎患者腹泻发生率可达90%以上。
3.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继而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为胆汁样物。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蠕动紊乱,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恶心、呕吐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女性在孕期发生急性肠炎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有不良生活方式如暴饮暴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有胃部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急性肠炎引发的恶心、呕吐可能更严重。
大约有50%-60%的急性肠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体温可不同程度升高,多为低热至中度发热,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高热。这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炎症因子释放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有差异,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热可能更易波动;成年男性和女性在急性肠炎发热方面无本质区别,但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发热可能因自身激素水平等因素有一定影响;生活方式中,长期熬夜、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高热等较严重的全身症状;有免疫性疾病等病史的人群,急性肠炎引起的发热可能更复杂,需密切关注。
统计数据表明,约30%-40%的急性肠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
2.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相关症状
轻度脱水时,可能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等。这是因为腹泻和呕吐导致机体大量失水和丢失电解质。随着脱水程度加重,可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减退、精神萎靡等症状。儿童由于体液调节功能不如成人完善,脱水症状出现更迅速且严重;老年人群体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脱水后恢复相对困难;女性在脱水时可能因身体水分代谢特点与男性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中,大量出汗后又发生急性肠炎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有肾脏等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例如,严重脱水的急性肠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上述明显的脱水相关体征表现,具体比例因病情严重程度而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