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增生怎么治疗
去除牙龈增生的局部刺激因素,包括口腔卫生不良和药物因素导致的牙龈增生,分别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和谨慎换药处理;手术治疗有牙龈切除术和牙周翻瓣术,前者适用于基础治疗后仍异常的牙龈增生,后者用于伴有深部病变的情况,且特殊人群手术需谨慎;控制全身疾病,系统性疾病相关牙龈增生要控制原发疾病,特殊人群要关注全身状况并采用合适治疗方法。
一、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1.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的牙龈增生:对于因口腔卫生差,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引起的牙龈增生,首先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通过龈上洁治(洗牙)、龈下刮治等方法彻底清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一般来说,龈上洁治可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常规预防,而龈下刮治则根据牙周情况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例如,有研究表明,经过规范的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后,约有相当比例的因局部刺激导致的牙龈增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这是因为去除了持续刺激牙龈的因素,有利于牙龈组织恢复健康。
2.药物引起的牙龈增生:如果是服用某些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等)引起的牙龈增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与医生沟通,尝试更换其他不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但药物的更换需要非常谨慎,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整体病情来决定,因为不同的疾病可能需要特定的药物治疗,不能随意停用或更换药物而影响原发病的控制。
二、手术治疗
1.牙龈切除术:当牙龈增生明显,经基础治疗后仍不能恢复正常形态,且影响咀嚼、美观或口腔卫生维护时,可考虑牙龈切除术。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用手术器械切除增生的牙龈组织,使其恢复正常的牙龈外形。例如,对于一些因长期牙龈炎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牙龈过度增生的患者,牙龈切除术可以改善牙龈的外观和功能。但手术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等,需要谨慎考虑手术风险。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口腔组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更需谨慎,要充分考虑对其未来口腔发育的影响,一般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影响生活时才考虑手术。
2.牙周翻瓣术:如果牙龈增生伴有深部牙周组织病变,如牙周袋形成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牙周翻瓣术。该手术不仅可以切除增生的牙龈,还能对深部的牙周病变进行处理,如刮除根面的牙石、肉芽组织等。但牙周翻瓣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在特殊人群中,如孕妇,由于孕期身体状况特殊,进行牙周翻瓣术需要特别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在孕期相对稳定的阶段进行,且术后要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三、控制全身疾病
1.系统性疾病相关的牙龈增生:如果牙龈增生是由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引起的,需要积极控制原发疾病。以糖尿病为例,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导致牙龈增生等牙周病变加重。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要求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等(具体指标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只有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牙龈增生的情况才可能得到更好的改善,因为稳定的血糖水平有利于维持牙周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
2.特殊人群的全身状况管理: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在治疗牙龈增生时,需要更密切地关注其全身健康状况,如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等。在进行任何治疗前,都要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相应的治疗。对于儿童患者,除了关注其口腔局部和全身疾病外,还要考虑其生长发育因素,在治疗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对其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并且要加强家长的口腔健康宣教,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促进其口腔健康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