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压力性尿失禁怎么办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包括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非药物干预有盆底肌训练(含凯格尔运动、生物反馈疗法)和生活方式调整(体重管理、避免增加腹压行为);药物可选用选择性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但需医生据具体情况判断;经非药物及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手术有适应证且常见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需综合患者多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盆底肌训练
1.凯格尔运动:这是针对压力性尿失禁非常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方法。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适用。女性在产后等情况时也可进行。具体做法是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类似憋尿时的肌肉收缩),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凯格尔运动可以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久坐的上班族,可以利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盆底肌收缩放松练习;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持续的盆底肌训练有助于改善盆底肌功能状态。
2.生物反馈疗法:借助仪器设备来帮助患者感知盆底肌的活动情况。医生可以根据生物反馈的信息指导患者更正确地进行盆底肌训练。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对自身盆底肌收缩控制不准确的人群更有针对性,比如部分老年患者可能自身感知盆底肌收缩的能力下降,生物反馈疗法能辅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训练,从而提高盆底肌训练的效果。
(二)生活方式调整
1.体重管理: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减轻体重有助于缓解压力性尿失禁。因为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腹部压力,加重盆底肌的负担。研究发现,体重减轻5%-10%可能会使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得到改善。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应关注体重情况,比如中年人群如果体重超标,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控制体重;老年人群也要注意避免过度肥胖,可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等,逐步实现体重管理目标。
2.避免增加腹压的行为:减少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对于有慢性咳嗽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咳嗽病因,比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要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以减少咳嗽发作频率,从而降低对盆底肌的压力;对于便秘人群,要调整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来改善便秘情况,减少因便秘用力排便时增加腹压对压力性尿失禁的不良影响。
二、药物治疗
目前有一些药物可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例如选择性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可以通过增加尿道阻力来改善症状,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包括患者的年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比如对于老年患者,医生会综合考虑其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来权衡药物治疗的可行性。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对于经过严格的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年龄不是绝对的禁忌,但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比如对于一些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如果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符合手术指征时可以考虑手术;而对于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允许,也可能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手术评估。
(二)常见手术方式
1.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在尿道中段放置悬吊材料,来增加尿道的阻力,从而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手术具有创伤相对较小、恢复相对较快等优点,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解剖结构等情况来确定手术的具体操作细节。
总之,得了压力性尿失禁后,应首先尝试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盆底肌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等;若效果不佳,再考虑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