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
过敏性鼻炎与鼻窦炎在症状表现、发病原因、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原则上均有差异,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与过敏原接触相关,发病是Ⅰ型变态反应,影像无鼻窦明显病变,治疗重避过敏原及药物等;鼻窦炎全身和局部症状因年龄有别,多由病原体感染等引起,鼻窦CT可示病变,急性以药物为主,慢性药物无效可手术。
一、症状表现差异
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从鼻孔滴下;鼻塞,间歇或持续,单侧或双侧,轻重程度不一;鼻痒,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和咽痒。症状相对具有季节性或与接触特定过敏原相关,例如接触花粉后症状明显加重,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揉鼻、打喷嚏频繁等表现,而成年患者可能以鼻痒、流涕等为主。
鼻窦炎:全身症状因年龄不同而表现不一,儿童鼻窦炎可有发热、脱水、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成人鼻窦炎可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周身不适等。局部症状主要有鼻塞,多为患侧持续性鼻塞,若双侧患病则为双侧持续性鼻塞,是由于鼻黏膜充血肿胀和分泌物积存所致;脓涕,患侧鼻内有较多的黏脓性或脓性分泌物擤出;头痛或局部疼痛,急性鼻窦炎患者可有局部疼痛或头痛,其疼痛特点和部位因鼻窦受累不同而有差异,如急性上颌窦炎常为前额及颌面部疼痛,有明显时间规律性,晨起轻,午后重;慢性鼻窦炎患者也可有头部沉重感,急性发作时可有局部疼痛。
二、发病原因区别
过敏性鼻炎:主要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发生的Ⅰ型变态反应,常见过敏原包括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食入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等,不同个体过敏原存在差异,有一定遗传易感性,若家族中有过敏史,个体患过敏性鼻炎的风险可能增加,不同年龄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机会不同,儿童可能更易接触室内尘螨等,成人可能更多接触花粉等室外过敏原。
鼻窦炎:多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可由急性鼻炎发展而来,鼻腔内的感染性病灶如腺样体肥大、牙源性感染等也可引发鼻窦炎,游泳时污水进入鼻窦、鼻腔内填塞物放置时间过长等也可导致鼻窦炎,不同年龄人群发病原因有一定特点,儿童鼻窦炎可能与腺样体肥大等解剖结构异常关系更密切,而成人鼻窦炎多与呼吸道感染等因素相关。
三、影像学检查差异
过敏性鼻炎:鼻部影像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鼻黏膜可能表现为苍白、水肿等,但无鼻窦结构的明显病变。
鼻窦炎:鼻窦CT是诊断鼻窦炎的重要方法,可显示鼻窦黏膜增厚、鼻窦内可见液平面或软组织密度影等,不同鼻窦受累在CT上有相应表现,通过影像学检查能明确鼻窦病变的范围和程度等情况,对于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人群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
四、治疗原则不同
过敏性鼻炎:首先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明确对花粉过敏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等。药物治疗常用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抗组胺药可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能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免疫治疗适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等。不同年龄患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儿童患者使用药物需谨慎选择儿童适用剂型等。
鼻窦炎:急性鼻窦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有鼻黏膜充血肿胀时可使用鼻用减充血剂,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同时可配合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也可进行鼻腔冲洗等辅助治疗。慢性鼻窦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等。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时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治疗方案,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等的影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