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后的康复锻炼
手腕骨折后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进行康复锻炼,早期包括手指屈伸、肩部肘部锻炼;中期有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锻炼;后期含力量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锻炼中要定期复查,出现异常及时停练咨询医生。
手指屈伸锻炼:骨折后应尽早开始手指的屈伸活动,这有助于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可缓慢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每次每个手指屈伸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家长可在旁协助并给予适当鼓励,以保证锻炼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而老年患者可能因关节灵活性较差,需更加缓慢轻柔地进行手指屈伸,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体力情况,避免因锻炼过度导致疲劳。
肩部和肘部锻炼:进行肩部的钟摆运动,即身体前倾,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以肩部为中心,做前后、左右的摆动,每次摆动10-112.5px左右的范围,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肘部可进行简单的屈伸活动,在无痛范围内缓慢屈伸肘关节,每次屈伸保持2-3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肩部和肘部锻炼时,要注意避免血压波动过大,锻炼时动作不宜过于剧烈,可选择在血压相对平稳的时间段进行锻炼。
中期康复锻炼(骨折后2-6周)
腕关节活动度锻炼:开始进行腕关节的屈伸和旋转锻炼。腕关节屈伸锻炼可坐在椅子上,患侧手臂放在桌上,手掌向下,缓慢将手腕尽量向上屈曲,保持5-10秒,然后尽量向下屈曲,保持5-10秒,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腕关节旋转锻炼则是手掌向上,缓慢做腕关节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年轻且骨折愈合情况较好的患者,可适当增加锻炼的强度和频率,而对于骨折愈合较慢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锻炼计划,避免过早增加强度导致骨折移位等不良情况。
前臂旋转锻炼:取坐位,患肢屈肘90°,前臂中立位,然后缓慢进行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在进行该锻炼时,要注意保持肩部和肘部的稳定,避免其他关节代偿运动。对于女性患者,可能因体力和力量相对较弱,需更注重动作的规范性,逐渐增加力量;而男性患者在锻炼时要避免用力过猛,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后期康复锻炼(骨折后6周以上)
力量增强锻炼:可以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逐渐增加握力器的阻力,每次握3-5秒,然后放松,每组10-15次,每天3-4组。也可进行前臂的抗阻锻炼,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手腕的屈伸抗阻训练,将弹力带一端固定,患侧手握弹力带另一端,进行腕关节屈伸的抗阻运动,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对于老年患者,在进行力量增强锻炼时,要根据自身的肌肉力量情况选择合适的阻力,避免因力量过大导致肌肉拉伤等问题,同时要定期监测骨折愈合部位的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力量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锻炼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可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力量锻炼方案制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进行诸如穿衣、洗漱、持物等日常生活活动的模拟训练,提高手腕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例如练习用患侧手慢慢拿起杯子喝水,从缓慢到逐渐加快速度,但要保证动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从事精细工作的人群,在后期康复锻炼中要着重加强与工作相关的手部精细动作训练,以尽快恢复到工作所需的手部功能水平。而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因体位不当影响锻炼效果和骨折愈合。
康复锻炼过程中需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锻炼方案。如果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