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扁桃体炎和咽炎有何区别
小孩扁桃体炎与咽炎在解剖部位、症状表现、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上均有区别,扁桃体炎是累及扁桃体的咽炎,扁桃体炎局部症状更重、全身症状明显,主要由细菌感染且儿童高发,诊断结合体格检查和血常规,治疗用抗生素等;咽炎范围宽泛,局部症状稍轻、全身症状轻,病毒感染常见,诊断依咽部表现和血常规,治疗对症或用抗生素,预防均需增强体质等。
一、解剖部位区别
扁桃体炎主要是指腭扁桃体的炎症,腭扁桃体位于口咽部两侧。而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咽部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等部位,咽炎范围更宽泛,扁桃体属于咽部的一部分,所以扁桃体炎是咽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即累及扁桃体的咽炎。
二、症状表现区别
局部症状:
扁桃体炎:患儿可出现扁桃体红肿,严重时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吞咽时疼痛明显,有的患儿会诉说喉咙一侧或两侧疼痛,部分患儿扁桃体肿大明显可能影响呼吸,尤其是夜间睡眠时可能出现打鼾、呼吸暂停等情况。例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扁桃体上可见黄白色脓点或脓苔。
咽炎:一般咽部干燥、灼热感,随后可能出现疼痛,疼痛程度相对扁桃体炎可能稍轻,有时可伴有咽部异物感,小儿可能表现为频繁清嗓子。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可能还会伴有鼻咽部症状,如鼻塞、流涕等。
全身症状:
扁桃体炎:全身症状相对较明显,可出现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寒战、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部分患儿可能因高热出现惊厥。这是因为扁桃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之一,当扁桃体发生炎症时,病原体及其毒素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反应。
咽炎: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一般为低热或无明显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也相对扁桃体炎较轻。
三、病因区别
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可由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常因患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劳累等情况下,病原体大量繁殖而致病。儿童扁桃体在6-10岁时体积较大,是免疫活跃期,所以此年龄段儿童扁桃体炎相对多见。
咽炎: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因,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另外细菌感染也可引起咽炎,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咽炎,比如空气污染、粉尘刺激、化学气体刺激等,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小儿咽部黏膜容易受到损伤,引发炎症。
四、诊断区别
扁桃体炎: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有分泌物等,一般结合血常规检查,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多提示细菌感染,可辅助诊断。
咽炎:体格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淋巴滤泡增生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血常规可能显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细菌感染引起的咽炎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五、治疗与预防区别
治疗:
扁桃体炎: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等,但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抗生素。同时可使用局部漱口液等辅助治疗。如果是反复发生的扁桃体炎,尤其是每年发作多次影响生活学习的,在合适时机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
咽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多饮水、休息等,一般可自愈。细菌感染引起的咽炎需使用抗生素,局部可使用含漱液等。
预防:
扁桃体炎:注意让小孩增强体质,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受凉劳累。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小孩去人员密集场所。
咽炎:同样要注意提高机体抵抗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粉尘等。小孩若有鼻窦炎等上呼吸道其他部位的疾病要及时治疗,以免炎症蔓延引起咽炎。
对于小孩扁桃体炎和咽炎的区别,从解剖、症状、病因、诊断、治疗预防等多方面有明显不同,家长需关注小孩身体状况,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处理,以保障小孩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