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包括药物、生物制剂、手术等方式。药物治疗有氨基水杨酸类(如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布地奈德)、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巯嘌呤);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可用于重度难治性患者;手术适用于大量出血等特定情况,方式有全结肠切除加回肠造口术;还需营养支持、心理支持及生活方式调整,营养支持针对病情重可能营养不良者,心理支持助患者配合治疗,生活方式需休息、避刺激等。
一、药物治疗
(一)氨基水杨酸类
1.柳氮磺吡啶: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在肠道分解后,5-氨基水杨酸发挥抗炎作用有关,适用于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在肠道局部发挥作用来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2.美沙拉嗪:包括美沙拉嗪肠溶片等,可在肠道内缓慢释放5-氨基水杨酸,作用于肠道炎症部位,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如儿童、成人)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
(二)糖皮质激素
1.泼尼松:适用于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疗效不佳的中度及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如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等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尤其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或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要特别注意。
2.布地奈德:对于左半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局部作用较强,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发挥抗炎作用,在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中使用时要权衡利弊。
(三)免疫抑制剂
1.硫唑嘌呤: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依赖的患者,以及部分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发挥作用,但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血常规等指标,因为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血液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2.巯嘌呤:与硫唑嘌呤作用机制相似,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在儿童患者中使用时要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评估,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二、生物制剂治疗
(一)英夫利西单抗
对于重度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考虑使用,通过特异性结合肿瘤坏死因子-α发挥作用,但使用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包括感染筛查等,因为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对于有慢性感染病史的患者要慎用。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大量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效。
2.中毒性巨结肠经内科治疗无效。
3.并发肠穿孔。
4.慢性活动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病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
(二)手术方式
1.全结肠切除加回肠造口术:适用于病变广泛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切除全部结肠来去除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术后患者需要终身携带回肠造口,对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在选择手术方式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意愿和整体情况。
四、其他治疗及注意事项
(一)营养支持
对于病情较重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如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身体恢复,尤其对于儿童患者,良好的营养支持有助于其生长发育。
(二)心理支持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尤其是对于长期患病的患者,心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较大。
(三)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等,同时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利于病情的控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生活方式调整上需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安排,例如儿童患者需要家长协助调整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