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是什么意思
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胆囊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胆囊管梗阻(如胆囊结石嵌顿等)和细菌感染;临床表现有右上腹疼痛(可放射)、消化道症状、发热等,体征有右上腹压痛、墨菲征阳性等;诊断方法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B超、CT或MRI);治疗原则包括非手术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解痉止痛)和手术治疗(反复发作等情况需胆囊切除术);预防措施有合理饮食、规律进食、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一、病因
1.胆囊管梗阻:多因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淤积在胆囊内,刺激胆囊黏膜引起炎症反应。此外,寄生虫(如蛔虫)等也可引起胆囊管梗阻。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有所不同,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胆囊结石的发病风险增加;女性由于激素等因素影响,患胆囊结石相关胆囊炎的风险相对较高,比如育龄期女性可能因激素变化影响胆汁成分等导致结石形成;长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人群,胆汁中胆固醇等成分比例失调,容易形成结石进而引发胆囊炎;有胆囊先天性发育异常等病史的人群,也更容易出现胆囊管梗阻相关的胆囊炎。
2.细菌感染:当胆囊管梗阻后,胆汁淤积,容易滋生细菌,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可直接引起胆囊的炎症。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多为右上腹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进食油腻食物后常可加重腹痛。在不同人群中,腹痛的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儿童胆囊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儿童胆囊炎,腹痛表现可能不太典型,但也会有右上腹不适等;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反应性较弱,腹痛可能不剧烈,但病情往往容易延误。
消化道症状: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腹胀。
发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
2.体征:右上腹可有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墨菲征阳性(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患者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若在吸气过程中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墨菲征阳性)。
三、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肝功能检查可能有胆红素、转氨酶等轻度升高。
2.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是诊断胆囊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可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等情况,能清晰显示胆囊的形态和结构异常。
CT或MRI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的胆囊炎患者,可进一步行CT或MRI检查,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胆囊周围组织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病变。
四、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通过禁食和胃肠减压,可以减少胆汁分泌,减轻胆囊的负担,缓解腹痛等症状。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细菌感染。
解痉止痛:可使用解痉药物缓解胆囊痉挛引起的疼痛。
2.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囊结石较大或出现胆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多需要行胆囊切除术。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五、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形成,从而降低胆囊炎的发生风险。比如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如绿叶蔬菜、胡萝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
2.规律进食: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早餐要规律进食,因为空腹时间过长会导致胆汁在胆囊内淤积,增加胆囊结石形成的风险。
3.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对于有胆道寄生虫病等相关疾病的患者,要积极进行治疗,防止寄生虫等因素引起胆囊管梗阻而导致胆囊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