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发烧是什么原因
呕吐发烧可能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性感染(如胃肠型感冒、病毒性肝炎、脑膜炎)和细菌性感染(如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肺炎);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暑、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呕吐发烧时要观察相关情况,轻时可先休息补水,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一、感染性因素导致呕吐发烧
(一)病毒性感染
1.胃肠型感冒:多由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好发于各个年龄段,尤其儿童和免疫力较低者。病毒侵袭胃肠道及上呼吸道,除了有发热症状,还会刺激胃肠道导致呕吐,常伴有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儿童可能因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等表现,一般病程具有自限性,但需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2.病毒性肝炎:如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引起的肝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前可能有不洁饮食史等。除了有发热、呕吐症状外,还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肝功能检查等可辅助诊断,不同类型肝炎传播途径和特点有所不同,例如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母婴及性传播等。
3.脑膜炎:包括病毒性脑膜炎等,儿童相对高发。病原体感染脑膜后,除了发热、呕吐外,还可能有头痛、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表现,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拒食、嗜睡等,需通过腰椎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治疗和预后有差异。
(二)细菌性感染
1.急性胃肠炎:常见病原菌如沙门菌、大肠杆菌等感染,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不洁饮食是常见诱因。细菌在胃肠道繁殖,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儿童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因饮食不洁等导致发病,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2.尿路感染:多见于儿童,尤其是女童。细菌感染尿路后,除了有发热症状外,可能出现呕吐,还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婴幼儿可能仅表现为发热、拒食、呕吐等非典型症状,需通过尿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上行感染引起肾盂肾炎等更严重情况。
3.肺炎:如细菌性肺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相对多见。肺部感染后,病原体释放的毒素等可引起发热,同时刺激胃肠道出现呕吐症状,还会有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年龄较小的儿童肺炎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呕吐发烧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1.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儿童期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除了关节症状外,可出现发热,部分患儿会伴有呕吐,发热多为间歇性,关节表现多样,如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需通过相关自身抗体检查等辅助诊断。
2.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女性,但儿童也可发病,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发热、呕吐,还会有皮肤红斑、口腔溃疡、脱发、关节痛等多系统表现,病情复杂,需要长期监测和规范治疗。
(二)中暑
多见于高温环境下活动的人群,如儿童在炎热天气长时间户外活动、成人在高温作业等情况。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出现发热,同时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还会有口渴、乏力、皮肤干燥等表现,严重中暑可出现休克、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三)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发热、呕吐等不良反应,如抗生素等。不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机制不同,用药后需密切观察身体反应,若出现可疑的发热、呕吐等症状,需考虑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必要时调整用药。
当出现呕吐发烧情况时,首先要注意观察体温、呕吐次数、精神状态等情况,对于儿童要特别关注其囟门情况等。如果症状较轻,可先通过休息、适当补充水分等观察;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发热持续不退、呕吐频繁导致脱水表现(如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出现意识改变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