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隐睾
小儿隐睾是睾丸未正常从腰部腹膜后降入阴囊的先天性疾病,分真性和假性隐睾,与解剖、内分泌因素有关,有影响生育、增加恶变风险、致心理问题等危害,通过体格检查、超声、CT或MRI诊断,1岁内可观察,1岁后需激素或手术治疗,1-2岁手术较合适。
小儿隐睾的分类
1.真性隐睾:睾丸完全没有下降到阴囊内,停留在腹腔内、腹股沟管内等异常位置。
2.假性隐睾:睾丸已从腹腔内下降到腹股沟管,但不能降入阴囊,用手可以将睾丸推入阴囊,松手后睾丸又会回缩到腹股沟管内。
小儿隐睾的病因
1.解剖因素:
睾丸引带异常或缺失,会影响睾丸正常下降至阴囊。例如,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引带未能正常发挥引导睾丸下降的作用,导致睾丸下降受阻。
腹股沟管狭窄,会阻碍睾丸通过腹股沟管进入阴囊。胎儿时期腹股沟管发育异常,管腔较窄,使得睾丸在下降过程中受到阻碍。
2.内分泌因素:
促性腺激素缺乏,如促黄体生成素(LH)或促卵泡生成素(FSH)分泌不足,会影响睾丸下降所需的激素调节。胎儿体内相关激素分泌异常,无法正常刺激睾丸下降。
雄激素缺乏,雄激素对睾丸下降起着重要作用,若雄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睾丸下降障碍。例如,胎儿时期雄激素产生过程出现问题,使得睾丸不能正常下降至阴囊。
小儿隐睾的危害
1.生育功能影响:隐睾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因为阴囊内的温度比腹腔内低,更适合睾丸生精,而隐睾处于相对较高温度的环境中,会导致精子生成障碍,增加成年后不育的风险。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若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增长,生育功能受损的程度可能会加重。
2.恶变风险:隐睾发生恶变的几率比正常阴囊内睾丸高很多。腹腔内的环境不利于睾丸正常发育,容易发生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增加睾丸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如精原细胞瘤等。年龄越小,隐睾未得到及时处理,日后恶变的可能性相对越大。
3.心理影响:隐睾可能会使患儿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因为外生殖器的异常可能会在患儿成长过程中引起他人的关注或异样眼光,对患儿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在儿童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这种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小儿隐睾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仔细触摸患儿的阴囊及腹股沟区来判断睾丸是否存在以及位置。一般在出生后即可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若在阴囊内未触及睾丸,需要进一步检查。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体格检查是初步判断隐睾的常用方法,但对于位置较深的隐睾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2.超声检查:超声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明确隐睾的位置,是在腹腔内还是腹股沟管内等。超声检查无辐射,操作相对简便,能够较为准确地显示睾丸的位置及周围组织情况,对于诊断小儿隐睾有重要价值,尤其适用于体格检查未明确睾丸位置的患儿。
3.CT或MRI检查:在某些复杂情况下,如超声检查难以明确隐睾位置时,可能会采用CT或MRI检查。CT和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腹腔内等深处的睾丸情况,但由于CT有一定辐射,一般不作为首选,而MRI相对更安全,对于隐匿性隐睾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小儿隐睾的治疗时机及方法
1.治疗时机:一般建议在1岁以内开始干预,因为在1岁以内睾丸还有自行下降的可能。若1岁后睾丸仍未下降,则需要考虑积极治疗。年龄越小,治疗效果相对越好,对生育功能等的影响越小。
2.治疗方法:
激素治疗:可以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激素进行治疗,通过激素刺激促进睾丸下降。但激素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掌握。例如,对于部分内分泌因素导致的隐睾患儿可能适用激素治疗,但需要监测激素水平等情况。
手术治疗:是治疗小儿隐睾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睾丸下降固定术等。手术的目的是将睾丸固定到阴囊内,以恢复正常的生精环境等。手术时机一般建议在1-2岁进行较为合适,对于位置特殊的隐睾可能需要更精细的手术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