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湿疹是怎么引起的
过敏性湿疹的诱发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有遗传因素(家族有过敏性疾病史会增加患病风险,基因可影响皮肤屏障功能相关基因)、免疫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失衡致对无害物质过度免疫应答引发炎症)、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婴儿皮肤发育不完善屏障功能弱易发病);外在因素有过敏原接触(吸入性如尘螨花粉、食入性如牛奶鸡蛋鱼虾坚果、接触性如化妆品洗涤剂金属植物等)、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变化、气候变化)、刺激因素(物理刺激如搔抓摩擦过度清洗、化学刺激如某些消毒剂染发剂等)。
一、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个体患过敏性湿疹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影响皮肤屏障功能相关基因等,使皮肤更容易出现过敏反应相关的病理改变。例如,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皮肤角质层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得外界过敏原更易侵入皮肤引发炎症反应。
2.免疫功能异常:人体免疫系统的失衡在过敏性湿疹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当免疫系统处于过度活跃状态时,会对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如尘螨、花粉等)产生过度的免疫应答,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湿疹的发生。例如,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增强,会促使机体产生过多的免疫球蛋白E(IgE),IgE与肥大细胞等结合,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触发一系列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皮肤的炎症、瘙痒等湿疹表现。
3.皮肤屏障功能缺陷: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其屏障功能受损时,容易让外界的过敏原、刺激物等侵入。婴儿由于皮肤发育尚未完善,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比成人更容易发生过敏性湿疹。例如,角质层中的脂质含量不足、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异常等情况,都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下降,使皮肤保水能力减弱,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降低,从而诱发湿疹。
二、外在因素
1.过敏原接触
吸入性过敏原:常见的有尘螨、花粉、霉菌孢子等。尘螨是室内常见的过敏原,其尸体、排泄物等被人体吸入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湿疹。例如,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尘螨,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接触尘螨相关物质的机会增加,就可能诱发过敏性湿疹。花粉在花粉传播季节,如春季和秋季,空气中花粉含量较高,接触后也可能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
食入性过敏原:某些食物可引起过敏性湿疹,如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婴儿时期常见的食物过敏是牛奶蛋白过敏,这可能与婴儿胃肠道屏障功能尚未成熟,对牛奶蛋白的消化、吸收和免疫耐受不完善有关。当婴儿摄入牛奶后,机体将牛奶蛋白视为外来抗原,启动免疫反应,进而可能表现为皮肤的湿疹样改变。
接触性过敏原:包括某些化妆品、洗涤剂、金属(如镍)、植物(如漆树)等。例如,一些人使用含有某些化学成分的化妆品后,可能会出现接触部位的皮肤炎症,表现为湿疹样改变;日常生活中接触含有镍的金属饰品等,也可能引起接触部位的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湿疹。
2.环境因素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皮肤有影响。例如,干燥的环境会使皮肤水分流失加快,导致皮肤屏障功能进一步受损,容易诱发过敏性湿疹;而过于湿热的环境则有利于微生物的滋生,如真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可能成为过敏原,刺激皮肤引发炎症反应。
气候变化:季节更替时,气候的变化也可能影响皮肤状态。例如,秋冬季节气候干燥,皮肤更容易出现干燥、脱屑等情况,从而增加过敏性湿疹的发病风险;而在夏季,高温多汗的环境下,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也可能诱发湿疹。
3.刺激因素
物理刺激:搔抓、摩擦、过度清洗等物理刺激都可能损伤皮肤屏障,诱发过敏性湿疹。例如,过度频繁地清洗皮肤,尤其是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等清洁剂,会破坏皮肤表面的脂质膜,导致皮肤干燥、屏障功能受损,进而引发湿疹。
化学刺激:一些刺激性的化学物质,如某些消毒剂、染发剂等,接触皮肤后可能直接刺激皮肤,引起炎症反应,诱发过敏性湿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