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都有哪些并发症
尿路感染有多种并发症。肾乳头坏死多见于伴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的复杂性尿路感染,与细菌毒素致肾乳头血管闭塞等有关,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尿路梗阻者要解除梗阻;肾周围脓肿是严重肾盂肾炎直接扩展所致,免疫力低者易发生,需加强监测干预;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多见于急性尿路感染且经尿路侵入性操作后,需严格无菌操作并密切观察;慢性肾衰竭由慢性肾盂肾炎引起,急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转为慢性肾盂肾炎者易发展,要关注女性及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者;妊娠相关并发症中,孕期尿路感染会增加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风险,影响胎儿生长,需及时合理治疗并加强筛查管理。
发生机制:多见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的复杂性尿路感染,是细菌感染导致肾乳头缺血性坏死,其发病与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肾乳头血管闭塞、肾髓质缺血及高渗有关。
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导致肾乳头血管病变,易发生肾乳头坏死;尿路梗阻时,尿液引流不畅,细菌容易滋生,且肾内压力增高影响肾乳头血液供应,增加肾乳头坏死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对于存在尿路梗阻的患者需及时解除梗阻以降低肾乳头坏死发生风险。
肾周围脓肿
发生机制:严重的肾盂肾炎直接扩展可导致肾周围脓肿,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常源于大肠杆菌等。细菌从肾盂肾炎病灶突破肾包膜,侵入肾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化脓形成脓肿。
影响因素:尿路感染未及时有效控制时,细菌容易扩散至肾周围组织。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等)者,更容易发生肾周围脓肿。老年人免疫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基础疾病患者本身抵抗力差,一旦发生尿路感染,病情容易进展,需加强对这类人群尿路感染的监测和早期干预,及时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发生。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发生机制:多见于急性尿路感染,特别是使用膀胱镜检查或其他尿路侵入性操作后,肠道革兰阴性杆菌由尿道上行入血引起败血症。细菌通过尿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引发败血症。
影响因素:进行尿路侵入性操作时增加了细菌进入血液的机会,如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等。对于接受尿路侵入性操作的患者,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操作前后注意尿道口清洁等。另外,本身存在尿路感染且病情较重的患者,细菌入血风险高,需密切观察这类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寒战、高热等败血症表现需及时处理。
慢性肾衰竭
发生机制: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菌反复感染引起肾组织纤维化、瘢痕形成,影响肾脏正常结构和功能,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炎症反复刺激导致肾间质纤维化,肾脏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受损,长期积累可致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影响因素:急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转为慢性肾盂肾炎者易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女性由于尿道短等解剖特点,更易发生尿路感染且反复发作风险高,需关注女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治疗急性尿路感染,防止转为慢性肾盂肾炎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对于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并干预。
妊娠相关并发症
对孕妇影响:孕期发生尿路感染可增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尿路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等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压升高。同时,严重的尿路感染还可能引起早产、胎膜早破等。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下,尿路感染后炎症容易扩散,影响妊娠结局。
对胎儿影响:尿路感染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由于孕妇尿路感染影响营养物质的供应及胎盘功能等,从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对于妊娠期尿路感染患者,需及时合理治疗,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因为孕期用药需谨慎,既要控制感染又要保障胎儿安全。要加强对孕妇尿路感染的筛查和管理,早期发现并处理尿路感染,降低妊娠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