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炎症性皮肤病,其常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父母一方有过敏性疾病小儿患湿疹风险增加,婴幼儿易受遗传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婴儿皮肤角质层薄、含水量低、屏障功能未完善易引发湿疹,随年龄增长概率降低但部分儿童持续异常)、过敏原接触(接触食物、吸入性、接触性过敏原致免疫反应引发炎症)、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变化、空气污染等影响,婴儿对环境变化更敏感)、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可诱发或加重,婴幼儿及有湿疹病史小儿易受影响)。
一、遗传因素
相关机制:如果父母双方有一方患有过敏性疾病,如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那么小儿患湿疹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通过影响皮肤屏障功能相关基因等,使得小儿更容易发生湿疹。例如,某些与皮肤屏障蛋白合成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或遗传缺陷时,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弱,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引发湿疹。
年龄与性别因素:在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男女小儿在遗传易感性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由于婴幼儿皮肤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更易受遗传因素影响而发生湿疹。
二、皮肤屏障功能异常
相关机制:婴儿的皮肤角质层较薄,含水量比成人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使得外界的各种刺激物、过敏原等更容易侵入皮肤,破坏皮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湿疹的发生。例如,皮肤表面的油脂层(皮脂膜)对于保持皮肤水分和抵御外界刺激很重要,婴儿皮脂分泌相对较少,皮脂膜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
年龄因素:主要发生在婴儿期到儿童期,随着年龄增长,皮肤屏障功能逐渐完善,湿疹的发生概率会相对降低,但部分儿童可能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持续存在,仍会反复发生湿疹。
三、过敏原接触
相关机制:小儿接触到过敏原是引发湿疹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食物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毛发皮屑等)以及接触性过敏原(如某些化纤衣物、护肤品、洗涤剂等)。当小儿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识别这些过敏原为“外来入侵者”,启动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引起皮肤的炎症性病变,出现湿疹的症状,如皮肤红斑、丘疹、瘙痒等。
生活方式与年龄因素:婴儿期可能更多因食物过敏引发湿疹,比如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进食某些易过敏食物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添加辅食后,可能因引入的新食物引起过敏。儿童期可能更多与吸入性过敏原或接触性过敏原相关,比如在学校环境中接触尘螨,或接触新的衣物材质等。生活中如果接触过敏原的机会较多,如居住环境潮湿容易滋生尘螨、经常穿不透气的化纤衣物等,会增加湿疹发生风险。
四、环境因素
相关机制: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变化以及空气污染等都可能影响小儿湿疹的发生。例如,环境过于干燥会导致皮肤水分流失,破坏皮肤屏障;环境过于潮湿则容易滋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刺激皮肤引发炎症。此外,空气污染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也可能对小儿皮肤产生刺激,诱发湿疹。
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婴儿皮肤娇嫩,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比如在寒冷干燥的冬季,若护理不当,容易出现湿疹加重的情况。儿童如果生活在污染较严重的环境中,或者生活作息不规律、过度疲劳等,也可能影响身体的免疫状态和皮肤的耐受性,增加湿疹发生几率。
五、感染因素
相关机制:某些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小儿湿疹。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皮肤后,会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导致湿疹症状加重。病毒感染如疱疹病毒感染等,也可能与湿疹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和皮肤的生理功能来促使湿疹的发生。
年龄与病史因素: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受到感染因素影响。如果小儿本身有湿疹病史,皮肤屏障功能已经受损,就更容易继发感染,从而使湿疹病情反复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