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囊肿切除术手术应该怎么做
腱鞘囊肿手术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处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术前要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和局部情况并做好皮肤准备等;手术采用局部麻醉,依囊肿位置选切口,分离并完整切除囊肿;术后要处理伤口、制动抬高患肢、观察随访;儿童患者需关注心理和术后护理,老年患者要管理基础疾病、循序渐进康复训练。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一般情况: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是否有局部感染史、既往手术史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需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及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在术前需更关注其心理状态,尽量安抚以减少紧张情绪;老年患者则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情况,确保能耐受手术。性别方面一般无特殊禁忌,但女性患者需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手术安排的可能影响。
局部检查:明确腱鞘囊肿的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通过体格检查及可能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等)来精准定位囊肿,了解囊肿是单纯型还是伴有其他病变等情况。
2.术前准备工作
皮肤准备:手术区域皮肤需进行清洁,范围根据囊肿部位而定,一般要包括囊肿周围适当范围的皮肤,以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物品准备: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如手术刀、缝线等,同时准备好局部麻醉药物等。
二、手术步骤
1.麻醉方式选择
局部麻醉:对于大多数腱鞘囊肿切除术,多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根据囊肿部位及患者情况,将适量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囊肿周围及深部组织,使手术区域痛觉消失。
2.切口选择
依据囊肿位置:通常选择沿皮纹的切口,这样可以减少术后瘢痕的明显程度。如果囊肿位于手部等暴露部位,切口选择要兼顾美观与手术操作的便利性。例如,位于手腕背部的腱鞘囊肿,可选择在囊肿表面做横行或纵行的小切口,一般长度在1-2厘米左右。
3.分离囊肿
显露囊肿: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用组织钳提起皮肤边缘,逐步显露囊肿。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对于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的囊肿,需仔细分离粘连部分。
完整切除囊肿:将囊肿完整剥离出来,包括其周围可能存在的蒂部等结构。如果囊肿与腱鞘相连,有时需要部分切除相连的腱鞘组织,以降低复发风险。
三、术后处理
1.伤口处理
包扎:术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并用绷带进行适当包扎,松紧度要适宜,既要起到固定和保护伤口的作用,又不能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
2.患肢处理
制动与抬高:根据囊肿部位,适当制动患肢。例如,手部的腱鞘囊肿术后可将手部用夹板固定,同时抬高患肢,一般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3.观察与随访
术后观察: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患肢的感觉、运动情况等。如果发现异常,如伤口红肿加剧、患肢出现明显疼痛、麻木等不适,需及时处理。
随访:告知患者定期随访,一般在术后1-2周进行首次随访,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有无复发迹象等。根据恢复情况,后续调整随访间隔时间。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心理方面:儿童对手术往往存在恐惧心理,医护人员需加强沟通,以温和的方式与儿童交流,缓解其紧张情绪。在术前准备过程中,可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
术后护理: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要注意防止其搔抓伤口或过度活动患肢,家长需协助做好制动等护理工作。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患肢的血液循环及伤口愈合情况,因为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需更加细致地关注。
2.老年患者
基础疾病管理: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基础疾病指标,如血压、血糖等,确保在正常范围内,以促进伤口愈合及身体恢复。同时,由于老年患者的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要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康复训练:老年患者的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其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等导致伤口裂开或引起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