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的分型有哪些
股骨颈骨折有多种分型方式,按骨折线部位分为股骨头下骨折(血供破坏大、缺血坏死概率高,老年患者常见)、经股骨颈骨折(血供破坏程度居中、有愈合可能但也有缺血坏死风险)、股骨颈基底骨折(血供相对丰富、愈合易且缺血坏死概率低);按X线表现分型(Pauwels分型)分为I型(Pauwels角<30°,外展型、稳定、愈合率高)、II型(Pauwels角30°-50°,中间型)、III型(Pauwels角>50°,内收型、剪力大、不稳定、缺血坏死概率高);按Garden分型分为I型(不完全骨折、无移位、稳定、愈合可能性大)、II型(完全骨折、无移位)、III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血供破坏增加)、IV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血供破坏极严重、缺血坏死概率极高)。
一、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1.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与股骨颈的交界处,此型骨折对股骨头血供破坏最大,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概率较高。因为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主要依靠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股骨头下骨折容易损伤这些血管,导致股骨头缺血。例如,相关研究表明,该型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可高达40%-60%。这种情况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由于老年患者本身血管条件相对较差,骨折后血供破坏更易引发严重后果。
2.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其血供破坏程度介于股骨头下骨折和基底骨折之间。血供部分受损,仍有一定的愈合可能,但也存在发生缺血坏死的风险。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可能出现此型骨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增加骨折不愈合及缺血坏死的风险。
3.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子间连线处,此型骨折部位血供相对丰富,骨折愈合相对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概率较低。一般来说,青壮年患者发生此型骨折时,若能及时得到恰当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但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史等情况综合判断,如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
二、按X线表现分型(Pauwels分型)
1.I型:骨折线与水平面夹角(Pauwels角)小于30°。属于外展型骨折,骨折端剪力小,稳定性较好,愈合率相对较高。在治疗上多可采用保守治疗或较简单的内固定方式。该型骨折常见于一些外力较小的情况,比如老年人在平地滑倒等相对较轻的外伤下可能发生。
2.II型:骨折线与水平面夹角为30°-50°。属于中间型骨折,稳定性介于I型和III型之间。其治疗和预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血供破坏情况相对II型有所不同,需要密切关注骨折愈合及股骨头血运情况。
3.III型:骨折线与水平面夹角大于50°。属于内收型骨折,骨折端剪力大,稳定性差,容易发生移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概率较高。治疗往往需要更积极的措施,如可能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考虑人工关节置换等。此型骨折常见于较大外力作用下,如高处坠落等情况导致的股骨颈骨折。
三、按Garden分型
1.I型:不完全骨折,股骨头仅有部分出现骨折线,骨折端无明显移位。骨折相对稳定,血供破坏较轻,愈合可能性较大。在影像学上可见股骨头内有部分骨折迹象,但骨折端对位较好。
2.II型:完全骨折但无移位。骨折端完全断裂,但在X线或CT等检查下可见骨折端没有发生明显的移位情况。此时仍需要密切观察,因为存在进一步移位导致血供破坏加重的可能。
3.III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骨折端有部分移位,股骨头与股骨颈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错位,但尚未完全错位。这种情况血供破坏有所增加,需要及时处理以尽量恢复骨折端的对位,减少缺血坏死的发生风险。
4.IV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骨折端完全错位,股骨头与股骨颈的解剖关系完全失常,血供破坏极为严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概率极高,往往需要考虑人工关节置换等治疗方法。这种情况常见于较大暴力损伤,如交通事故等导致的股骨颈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