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是什么
痤疮是常见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青少年,与多种因素相关,有多样皮损形态及好发部位,发病机制涉及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及炎症反应,可通过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需与酒渣鼻等鉴别,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预防管理,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痤疮的定义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它好发于青少年,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等多种因素相关,可累及面部、背部、胸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二、痤疮的临床表现
1.皮损形态多样
粉刺:分为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白头粉刺又称闭合性粉刺,为皮色丘疹,约1毫米大小,无明显开口;黑头粉刺又称开放性粉刺,为圆顶状丘疹,中央有明显扩大的毛孔,内有黑色栓塞物。
炎性丘疹:多为红色小丘疹,直径1-5毫米左右,有的顶端有小脓疱。
脓疱:大小不一的脓疱,周围常有红晕,脓疱内含有白色或黄色脓液。
结节:大小不等的结节,位于皮下或高于皮肤表面,质地较硬,颜色可呈淡红色或紫红色。
囊肿:大小不一的囊肿,内含有混浊的脓性分泌物,常形成脓肿,伴有疼痛感。
2.好发部位:主要集中在面部,尤其是额头、面颊、下巴等部位,也可出现在胸背部等皮脂腺发达区域。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痤疮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青少年男性痤疮相对更严重些,女性痤疮在月经前后可能会有变化;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高糖高脂饮食等可能会加重痤疮表现;有痤疮病史的人群复发风险相对较高。
三、痤疮的发病机制
1.皮脂分泌过多:青春期后雄激素水平升高,或雄激素受体敏感性增加,导致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加。皮脂为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2.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导致导管口径变小、狭窄或阻塞,影响皮脂排出,形成微粉刺。
3.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痤疮丙酸杆菌可水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为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导管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角化过度,进一步加重毛囊口角化阻塞,引发炎症反应。
4.炎症反应: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及其代谢产物可引发炎症级联反应,导致毛囊周围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引起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
四、痤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饮食习惯、生活作息等情况,结合面部等部位的皮损表现即可初步诊断痤疮。
2.鉴别诊断
酒渣鼻:好发于中年人,皮损主要分布在面部中央,以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为主,无典型的粉刺表现。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损害为对称分布的圆形或椭圆形丘疹、结节,直径2-5毫米,颜色为淡红色或红褐色,主要分布在眼睑、颊部及鼻唇沟处,在玻片压诊时,可出现苹果酱色结节。
五、痤疮的预防与管理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建议减少高糖食物(如糖果、甜饮料等)、高脂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等)、水果(如苹果、橙子等)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建议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
皮肤清洁:选择合适的清洁产品,早晚清洁面部,但要避免过度清洁,以免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对于油性皮肤可选择控油洁面产品,干性皮肤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痤疮的发生与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要引导其正确认识痤疮,避免因痤疮影响心理健康,同时要注意上述生活方式的调整,帮助控制痤疮。
女性:月经周期可能影响痤疮的发作,月经前痤疮可能加重,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月经期间更要注重皮肤清洁和生活规律。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有内分泌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激素水平等而诱发或加重痤疮,在治疗痤疮时也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