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肘骨折如何康复训练
手肘骨折康复训练分为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阶段。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及腕关节、手指活动;中期开展肘关节渐进性活动度和前臂旋转训练;后期进行力量增强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不同阶段针对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早期康复训练(骨折后1-2周)
1.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此阶段主要是进行手臂肌肉的等长收缩,不引起关节活动。对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手臂主要肌肉群,患者可保持肌肉紧张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通过等长收缩可以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骨折部位的恢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配合度可能相对较低,家长可在旁引导,以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进行简单的肌肉收缩放松练习,如让孩子想象握住一个东西然后松开。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收缩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部位不适,可根据自身感觉逐步调整收缩强度。
2.腕关节和手指的活动
鼓励患者进行腕关节的屈伸以及手指的握拳、伸展动作。腕关节屈伸可缓慢进行,每次屈伸幅度尽量达到最大,重复10-15次;手指握拳时要尽量握紧,然后缓慢伸展,同样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这样可以保持腕关节和手指的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控制活动强度和时间,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等情况,所以活动时要根据自身血糖控制情况适当调整,避免因活动过度导致身体不适。
二、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2-6周)
1.肘关节渐进性活动度训练
在骨折部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开始进行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训练。可以借助简单的工具,如弹力带辅助,患者坐在椅子上,手臂自然下垂,用弹力带一端固定,手握另一端,缓慢进行肘关节的屈曲和伸展。初始屈曲角度可较小,如从30°-4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每次训练可增加5°-10°,每天训练2-3次,每次15-20分钟。对于女性患者,由于骨骼结构等因素,在进行角度增加时要更加谨慎,避免过度拉伸导致损伤。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骨折愈合和康复训练效果,所以康复训练期间应尽量戒烟。
2.前臂旋转训练
进行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训练。患者可坐在桌边,手臂放在桌上,手握一个轻量的物体,如小哑铃(重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般从0.5-1公斤开始),缓慢进行前臂的旋转动作,旋前和旋后各重复10-15次,每天2-3组。通过前臂旋转训练可以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手臂进行各种操作,如拧毛巾等动作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对于肥胖患者,由于身体重量等因素,在选择训练工具重量和进行旋转动作时要考虑自身承受能力,避免因力量不足或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三、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1.力量增强训练
可以进行更具强度的力量训练,如使用哑铃进行手臂的弯举、臂屈伸等动作。弯举时,手持哑铃,缓慢将手臂向上弯举,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臂屈伸时,可坐在椅子上,双手撑在椅面上,缓慢进行手臂的屈伸动作,每组10-15次,每天3-4组。通过力量增强训练可以恢复手臂的肌肉力量,使手肘功能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对于年轻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重量,但要以不引起疼痛和不适为标准。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进行力量训练前要先咨询医生,评估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和强度,避免因力量训练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进行模拟日常生活的活动训练,如穿衣、梳头、端碗等动作。通过这些训练可以使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在进行这些训练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逐步提高动作的熟练度和协调性。对于独居的老年患者,家属可在旁协助,确保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同时鼓励患者坚持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有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家属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和陪伴,逐步帮助患者恢复相关生活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