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炎怎么治疗
异位性皮炎需采取基础护理措施与药物治疗,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基础护理包括皮肤保湿(每日多次用含甘油等成分保湿剂,婴幼儿用婴儿专用温和产品,成人依皮肤情况选保湿产品)和避免刺激因素(穿棉质衣物、控制水温时长、不用碱性清洁用品、减少情绪应激);药物治疗分外用(糖皮质激素按病情选强度、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用于薄嫩部位及儿童、止痒药缓解瘙痒)和系统(抗组胺药缓解瘙痒助睡眠、免疫抑制剂用于重症成人但需监测副作用);特殊人群中婴幼儿要谨慎护理治疗,成人遵医嘱规律用药并注意生活方式和心理调节,老年患者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皮肤特点。
一、基础护理措施
1.皮肤保湿:异位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保湿是基础且关键的措施。应每日多次使用保湿剂,如含有甘油、透明质酸等成分的护肤品。研究表明,持续使用保湿剂可减轻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增强皮肤屏障功能。对于婴幼儿患者,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保湿产品,且需注意涂抹时的轻柔操作,避免过度摩擦皮肤;成人患者可根据皮肤干燥程度选择合适的保湿强度产品。
2.避免刺激因素:需避免各种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的刺激。例如,避免穿着化纤、羊毛等粗糙材质的衣物,建议选择棉质等柔软透气的衣物;减少热水烫洗皮肤,水温宜控制在32~37℃,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即可;避免接触肥皂、洗涤剂等碱性强的清洁用品,可选择温和的沐浴露;尽量减少压力、焦虑等情绪因素,因为精神因素也可能影响异位性皮炎的发作,研究发现心理应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系统,进而加重皮肤炎症。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异位性皮炎常用的外用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如轻度患者可选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中重度患者可选用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尤其是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严格遵循医嘱控制使用时间和范围。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以及儿童患者。这类药物不会引起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可长期使用来控制炎症,但可能会有局部灼热感等轻微刺激症状。
止痒药物:对于瘙痒明显的患者,可使用外用止痒药物,如含薄荷脑、樟脑等成分的炉甘石洗剂等,能起到暂时缓解瘙痒的作用。
2.系统药物
抗组胺药物:可缓解瘙痒症状,帮助患者改善睡眠。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嗜睡副作用相对较轻,适用于大多数患者,但儿童使用时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剂:对于病情严重、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成人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但这类药物具有较明显的副作用,如肾毒性等,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患者:婴幼儿皮肤更加娇嫩,在护理和治疗时需格外谨慎。保湿方面要选择专为婴幼儿设计的无刺激保湿产品,药物使用上尽量避免强效糖皮质激素,可优先选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相对安全的药物,且用药量要严格按照儿童剂量标准,由专业医生指导使用。同时,要注意保持婴幼儿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避免尿液、粪便等刺激皮肤。
2.成人患者:成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医嘱规律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易致敏食物(如海鲜等),同时要注意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因为心理因素对成人异位性皮炎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药物选择上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注意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避免引起过度嗜睡等不良反应影响日常生活。保湿方面同样要重视,选择适合老年皮肤特点的保湿产品,且要注意皮肤清洁时的力度和温度,避免损伤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