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尿路感染可引发肾乳头坏死、肾周围脓肿、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慢性肾衰竭等并发症,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关情况,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易并发,孕妇孕期生理变化易致严重并发症,老年人机体衰退风险高,应注意相关事项。
一、肾乳头坏死
1.定义与机制:肾乳头坏死是尿路感染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的患者。细菌感染及毒素可导致肾乳头缺血、坏死,其机制可能与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栓塞等有关。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且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微血管病变影响肾乳头血供,增加了肾乳头坏死的发生风险;尿路梗阻时,尿液引流不畅,细菌易在局部滋生,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促进肾乳头坏死的形成。
2.临床表现:患者可出现高热、剧烈腰痛和血尿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乳头脱落阻塞输尿管,导致肾绞痛。对于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若出现上述表现需高度警惕肾乳头坏死的可能。
二、肾周围脓肿
1.形成过程:肾脏周围的组织受到感染蔓延累及。当肾盂肾炎时,感染可穿破肾包膜,向肾周围组织扩散,形成肾周围脓肿。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容易引发这种情况。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酒、营养不良等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肾周围脓肿的发生几率;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良,免疫功能受损,也是肾周围脓肿的高危人群。
2.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高热、寒战,局部腰部疼痛明显,可触及腰部肿块,压痛显著。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显著增高。
三、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1.发生情况:严重的尿路感染,尤其是由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细菌可侵入血液引发败血症。当尿路感染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时,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发生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长期住院、留置导尿管等情况也会增加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的发生风险,因为这些因素利于细菌进入血液并繁殖。
2.临床表现: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寒战、血压下降、意识改变等感染性休克表现,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培养阳性,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
四、慢性肾衰竭
1.发展过程: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尤其是上尿路感染,若未能得到彻底有效的治疗,可逐渐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例如,肾盂肾炎反复发作,炎症反复刺激肾脏,引起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病理改变,影响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对于有长期尿路感染病史的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由于尿道短等解剖特点,更容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从而增加慢性肾衰竭的发生风险;高血压患者合并尿路感染时,血压控制不佳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促进慢性肾衰竭的发展。
2.临床表现:患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贫血、水肿、血压升高等一系列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尿路感染若不及时治疗,更容易并发上述并发症。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尿路感染后病情进展较快。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排尿情况,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表现,需及时就医。儿童使用尿布时要注意及时更换,保持会阴部清洁,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孕妇:孕妇发生尿路感染时,由于孕期生理变化,如输尿管蠕动减慢、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等,更容易发展为严重并发症。孕妇若出现尿路感染,应积极治疗,因为感染可能影响胎儿健康,同时要注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尿路感染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老年人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适当增加饮水量,避免长时间憋尿,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尿路感染。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治疗尿路感染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避免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