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要不要拔掉
智齿一般16-25岁萌出,部分能正常萌出有正常咬合则无需拔,很多人会有阻生等问题致冠周炎、影响邻牙等;需拔的情况包括反复冠周炎、造成邻牙病变、智齿龋坏难治疗、正畸需拔;不需拔的情况是萌出正常有良好咬合及完全骨埋伏无症状;青少年要早察智齿情况,孕期女性智齿问题处理谨慎,老年人群要综合全身状况考虑智齿处理。
一、智齿的生长情况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智齿是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一般在16-25岁左右萌出。部分人智齿能正常萌出且有正常咬合关系,这种情况下可能无需拔除;但很多人智齿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
阻生智齿:智齿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周围软组织或骨组织会部分或全部覆盖智齿,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引发智齿冠周炎,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而且这种炎症容易反复发生。有研究表明,阻生智齿导致智齿冠周炎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中较为常见。
影响邻牙:前倾阻生的智齿可能会挤压第二磨牙,导致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甚至引起第二磨牙松动等问题,这在口腔临床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邻牙受损的情况可能会逐渐显现。
二、需要拔除智齿的情况
1.反复引发冠周炎:如果智齿经常引起冠周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长期疼痛、张口困难,这种情况下通常建议拔除。因为反复的炎症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导致周围组织的感染扩散等更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或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炎症控制难度更大。
2.造成邻牙病变:当智齿对邻牙造成明显影响,如导致邻牙龋坏、吸收或松动等情况时,为了避免邻牙进一步受损,需要拔除智齿。例如,一些患者因智齿前倾导致第二磨牙远中面发生龋坏,且龋坏情况有逐渐加重趋势,此时拔除智齿是保护邻牙的有效措施。
3.智齿本身有龋坏且无法治疗:如果智齿发生较严重的龋坏,且由于其位置特殊,无法通过常规的补牙等治疗方法进行修复,这种情况下也需要考虑拔除智齿。比如智齿发生大面积龋坏,累及牙髓,由于其位置隐蔽,根管治疗操作困难,保留价值不大。
4.正畸需要: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如果智齿的存在影响了正畸治疗的效果,如导致牙齿排列无法达到预期的整齐度等,可能需要拔除智齿。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通过拔牙来创造空间进行牙齿排齐的正畸病例,智齿的存在可能会干扰正畸治疗的进程。
三、不需要拔除智齿的情况
1.智齿萌出正常且有良好咬合:如果智齿能够正常萌出,并且与对颌牙齿有正常的咬合关系,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症状,这种情况下可以保留智齿。例如,部分人群的智齿萌出位置正常,与邻牙之间没有食物嵌塞等问题,也不影响咀嚼功能,此时智齿可以正常保留。
2.完全骨埋伏且无任何症状:有些智齿完全埋伏在颌骨内,与周围组织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也没有对邻牙等造成影响,这种情况下可以暂时观察,不需要急于拔除。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智齿完全骨埋伏且没有任何症状,由于其年龄较大,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可考虑密切观察。
四、不同人群的智齿处理建议
青少年人群:青少年时期智齿开始萌出,此时要注意观察智齿的萌出情况。如果发现智齿有阻生倾向或反复引发冠周炎等问题,应尽早到口腔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要拔除。因为青少年时期牙槽骨的可塑性较强,及时处理智齿问题可能对口腔健康的影响较小。
孕期女性:孕期女性在智齿相关问题的处理上需要谨慎。如果孕期出现智齿冠周炎等情况,首先以局部冲洗等保守治疗为主,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全身治疗。因为孕期用药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如果非拔不可,一般选择在孕期4-6个月相对稳定的时期进行拔除,但需要充分评估风险。
老年人群:老年人的智齿问题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全身健康状况。如果智齿没有引发任何症状,且全身状况较差,耐受手术能力有限,可选择观察。如果智齿引发了炎症等问题,需要评估手术风险后再决定是否拔除,同时要注意术后的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