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婴儿奶癣
婴儿奶癣即婴儿湿疹,是婴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不明,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有不同皮疹形态及好发部位,可通过发病年龄等诊断,需与婴儿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鉴别,护理要注意皮肤、穿着、环境等方面,母乳喂养婴儿母亲需注意饮食,人工喂养婴儿可考虑换特殊配方奶粉,要防婴儿搔抓致感染
一、婴儿奶癣的定义
婴儿奶癣也叫婴儿湿疹,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属于变态反应性(或称为过敏性)疾病,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婴儿的皮肤角质层薄、毛细血管网丰富以及免疫功能不完善等因素有关,往往是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皮肤炎症反应。
二、婴儿奶癣的表现
1.皮疹形态
急性期:皮肤表面出现红斑,很快会形成丘疹、水疱,水疱破裂后会有渗出、糜烂等表现,患儿常因瘙痒而哭闹不安,好发于头面部,如额头、cheeks(脸颊)等部位。
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皮疹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
慢性期:皮肤变得粗糙、肥厚,有苔藓样变,颜色暗红,常伴有脱屑。
2.好发部位:多发生在头面部,随着病情发展可能蔓延至颈部、四肢等部位。
三、婴儿奶癣的可能诱因
1.内在因素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过敏史,比如父母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婴儿患奶癣的概率会增加。因为遗传因素会使婴儿的免疫系统更容易出现异常反应,对一些外界物质过度敏感。
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婴儿的皮肤角质层薄,皮肤的屏障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对外界的刺激抵御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发炎症。
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儿的免疫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免疫调节功能不稳定,在接触到过敏原等刺激时,容易发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奶癣的发生。
2.外在因素
过敏原接触:食物过敏是常见的诱因之一,如牛奶、鸡蛋、鱼虾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婴儿食用后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进而引发奶癣;接触某些化纤材质的衣物、羊毛制品等,也可能刺激婴儿皮肤引发奶癣。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温度变化过大,过冷或过热都可能刺激婴儿皮肤;空气过于干燥,会使婴儿皮肤水分流失,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诱发奶癣;环境中的尘螨、花粉等过敏原也可能成为诱因。
四、婴儿奶癣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根据婴儿的发病年龄(通常在出生后1-6个月发病)、典型的皮疹表现(如头面部的红斑、丘疹、水疱等不同阶段的皮疹)以及病情的发展过程等来进行诊断。医生还可能会询问家族过敏史等情况辅助诊断。
2.鉴别诊断
婴儿脂溢性皮炎: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皮疹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为油腻性的黄色结痂,而奶癣的皮疹形态多样,没有明显的油腻性结痂特征。
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过敏原的病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边界较清楚,去除接触物后病情容易改善,与奶癣的多部位发生且边界相对不那么清晰不同。
五、婴儿奶癣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1.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给婴儿洗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即可,水温要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皮肤。
洗澡后及时涂抹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保湿霜,保持皮肤的水分,修复皮肤屏障,例如选择含有神经酰胺等成分的保湿霜,有助于增强皮肤的屏障功能。
2.穿着方面
给婴儿穿着宽松、柔软、棉质的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羊毛等容易刺激皮肤的材质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3.环境方面
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定期清洁室内环境,减少尘螨等过敏原的存在。
4.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易过敏的食物,如海鲜、辛辣食物等,以免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因为母亲饮食中的过敏原可能会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加重奶癣症状。
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如果怀疑是牛奶蛋白过敏导致的奶癣,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等特殊配方奶粉。
婴儿搔抓皮肤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感染,要注意修剪婴儿的指甲,避免婴儿搔抓皮疹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