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如何检查出来
慢性胰腺炎的检查包括影像学、实验室和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中腹部超声是初步筛查常用方法但有局限,CT对诊断价值高,MRCP无辐射适用于特殊人群;实验室检查里血淀粉酶等单一指标特异性不高,胰功能试验操作复杂有误差,血清标志物可辅助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内镜检查中ERCP可观察胰管但有创,超声内镜对小病变诊断有优势。
一、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是慢性胰腺炎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可观察胰腺大小、形态、胰管情况等。胰腺可能出现肿大、缩小或形态不规则,胰管可见扩张、结石等情况。对于大多数患者可作为初始检查手段,但对于一些早期或轻度病变可能存在漏诊情况,尤其对于肥胖患者或胃肠气体较多者,超声检查效果受限。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超声表现类似,但肥胖女性因腹部脂肪厚可能影响图像清晰度;有长期饮酒史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胰腺超声表现可能更易出现异常。
2.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胰腺形态、胰管结石、胰腺实质钙化等情况,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较高。可发现胰腺实质的低密度灶、胰管扩张或狭窄等改变。对于儿童患者,CT检查需权衡辐射剂量,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女性患者在经期等特殊时期进行CT检查无特殊禁忌,但需告知医生相关情况;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对比剂使用可能带来的影响。
3.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胆管系统显示效果好,能清晰显示胰管扩张、狭窄及结石等情况,对于慢性胰腺炎的胰管病变诊断有重要意义。相比CT,MRCP无辐射,尤其适用于儿童、孕妇等对辐射敏感人群。不同年龄患者检查过程类似,但儿童需注意检查配合度;孕妇进行MRCP检查相对安全,但仍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急性发作期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可升高,但慢性胰腺炎患者在非急性发作期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所以单一检测这两项指标对于慢性胰腺炎诊断特异性不高。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正常范围类似,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酶学指标正常范围与成人有差异;有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影响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胰功能试验:包括直接刺激试验和间接刺激试验等。直接刺激试验是通过静脉注射促胰液素,刺激胰腺分泌胰液,测定胰液量和碳酸氢盐浓度等;间接刺激试验常用Lundh试验等,通过口服特定食物刺激胰腺分泌,检测相关指标。这些试验可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但操作相对复杂,且存在一定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不同生活方式患者,如长期饮酒者进行胰功能试验可能结果更易异常;有胰腺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胰功能试验结果可能受影响。
3.血清标志物:如血清弹性蛋白酶-1,它是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慢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弹性蛋白酶-1水平常降低。但血清标志物检测也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同年龄患者血清弹性蛋白酶-1正常范围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阶段其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女性患者在生理周期等情况下血清弹性蛋白酶-1水平可能有波动,但一般无显著临床意义。
三、内镜检查
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直接观察胰管形态,发现胰管狭窄、扩张、结石等病变,还可进行活检等操作。但ERCP是有创检查,可能引起胰腺炎、出血等并发症。对于有上消化道梗阻等内镜检查禁忌证的患者不能进行该检查;儿童进行ERCP检查风险相对较高,需谨慎评估;女性患者进行ERCP检查时需注意月经等情况对检查的影响;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的患者进行ERCP检查出血风险增加。
2.超声内镜(EUS):可更清晰观察胰腺实质、胰管及周围组织情况,对于小的胰腺病变诊断有优势。能发现胰腺实质的微小钙化、小的胰管结石等。儿童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时需注意仪器的操作和患儿的配合;女性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时无特殊禁忌,但需告知医生相关情况;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能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因为超声可能干扰植入物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