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神经性耳聋耳鸣
神经性耳聋耳鸣是因听觉神经系统病变或功能异常致耳聋与耳鸣,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耳聋和耳鸣,诊断靠听力及影像学检查,健康人群、有病史人群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有相应预防及注意事项。
一、神经性耳聋耳鸣的定义
神经性耳聋耳鸣是指因听觉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耳聋与耳鸣现象。听觉神经系统包含内耳的螺旋器、听神经及中枢听觉通路等结构,当这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就可能引发神经性耳聋耳鸣。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内耳的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等会逐渐发生退变,血管也会出现硬化等改变,这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神经性耳聋耳鸣。例如,有研究发现,60岁以上人群中神经性耳聋耳鸣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
2.生活方式因素
噪声暴露:长期处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如在工厂车间工作、长期佩戴耳机听高分贝音乐等,噪声会损伤内耳的毛细胞,进而影响听觉信号的传导,增加神经性耳聋耳鸣的发病风险。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高盐、高脂饮食可能会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导致内耳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神经性耳聋耳鸣。例如,高盐饮食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
吸烟饮酒: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收缩内耳血管,减少内耳的血液供应;过量饮酒会损害听神经细胞。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神经性耳聋耳鸣的发病概率相对较高。
3.病史因素
耳部疾病史:如曾经患有中耳炎且未得到有效治疗,炎症可能会波及内耳,损伤听觉结构,引发神经性耳聋耳鸣。
全身性疾病史:像高血压患者,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内耳血管病变,影响内耳的正常功能;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会损伤神经,包括听神经,从而增加神经性耳聋耳鸣的发生几率。
三、临床表现
1.耳聋表现: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轻者可能只是对某些高频声音的感知减退,重者则可能几乎完全丧失听力。在年龄方面,儿童若患有神经性耳聋,可能会影响其语言发育,导致说话延迟、发音不清等;成年人则可能在交流中出现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耳鸣表现:通常表现为耳内出现持续或间断的异常声音,如嗡嗡声、蝉鸣声等。耳鸣的响度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的患者耳鸣较为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有的患者耳鸣非常严重,严重干扰睡眠和正常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对于本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人群,可能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四、诊断相关要点
1.听力检查:通过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等检查来评估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纯音测听可以精确测量不同频率下的听力阈值,ABR则能客观地反映听神经及中枢听觉通路的功能状态。在儿童诊断中,由于儿童难以配合传统的纯音测听,ABR等客观检查更为重要。
2.影像学检查:如内耳CT、MRI等,用于排除内耳结构的器质性病变,如内耳畸形、听神经瘤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内耳的结构情况,对于明确病因有重要意义。
五、预防及注意事项
1.对于健康人群:要注意避免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如需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应佩戴防护耳塞等;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对于有耳部或全身性疾病史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患有中耳炎应及时规范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将病情控制在良好水平,定期进行听力监测,以便早期发现神经性耳聋耳鸣并采取干预措施。
3.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儿童:家长要注意避免儿童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声,如避免让儿童长时间处于鞭炮声环境中,在儿童使用耳机时要控制音量和时间。如果儿童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等情况,要及时进行听力检查,因为儿童神经性耳聋可能会严重影响其语言等多方面的发育。
老年人:老年人要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关注自身听力变化。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要注意安全,因为听力下降可能会影响其对周围环境危险的感知,如听不到车辆鸣笛等。同时,家人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帮助老年人应对因听力下降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