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胃炎该怎么检查
慢性肠胃炎的诊断涉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病史采集需了解一般信息、既往病史和症状细节;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粪便常规+潜血、生化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X线钡剂造影;内镜检查包括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各检查有相应作用以明确病因、病情等并指导治疗
一、病史采集
1.一般信息: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慢性肠胃炎患者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及表现特点,比如儿童慢性肠胃炎可能与饮食不规律、感染等因素相关,女性在特殊生理期可能因激素变化影响肠胃功能。同时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情况(是否常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是否规律进食等)、作息习惯(睡眠是否充足、有无熬夜等)。
2.病史细节: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如是否有胃肠手术史、肝胆疾病史等,这些病史可能影响肠胃的正常功能;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具体表现(如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是否伴有腹泻、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以及病情的发展变化情况。
二、体格检查
1.腹部视诊:观察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隆起、凹陷,皮肤有无皮疹、瘢痕等。例如,胃肠梗阻患者可能出现腹部膨隆伴肠型及蠕动波。
2.腹部触诊:检查腹部有无压痛的部位,如慢性肠胃炎常见的压痛部位多在脐周或上腹部;还需检查有无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若有则提示可能存在炎症较重或合并其他病变。
3.腹部叩诊:了解腹部叩诊音的变化,如胃肠胀气时可出现鼓音增强等情况。
4.腹部听诊:听肠鸣音的频率和强度,慢性肠胃炎患者肠鸣音可能亢进或减弱,如腹泻明显时肠鸣音通常亢进。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情况,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可能有细菌感染性炎症;血红蛋白等指标可了解患者有无贫血情况,慢性肠胃炎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导致贫血。
2.粪便常规+潜血:检查粪便的性状、有无红细胞、白细胞等,若有白细胞提示肠道有炎症,潜血阳性则提示有消化道出血可能,有助于判断慢性肠胃炎是否合并出血等情况。
3.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平衡情况,因为慢性肠胃炎患者可能因长期腹泻、呕吐等出现电解质紊乱,同时评估肝脏和肾脏功能是否因疾病或其他因素受到影响。
4.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肠胃炎的常见原因之一,检测幽门螺杆菌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例如尿素呼气试验简便无创,若结果阳性则提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胆、胰、脾等腹腔脏器的形态、结构及有无病变,排除肝胆胰疾病引起的胃肠症状类似表现。比如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通过腹部超声可以辅助鉴别诊断。
2.X线钡剂造影:口服钡剂后进行X线检查,可观察胃肠道的形态、蠕动情况等。对于怀疑有胃肠溃疡、肿瘤、梗阻等病变的患者有一定诊断价值,能显示胃肠道的充盈缺损、龛影等改变,但相对于胃镜检查,其对病变的细节观察不如胃镜。
五、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肠胃炎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黏膜情况,能发现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等病变,并可在直视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是炎症、溃疡还是其他病变,如是否存在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情况,有助于更精准地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胃镜检查的操作需要根据其耐受情况等进行适当调整,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要在充分准备和专业麻醉等配合下进行。
2.结肠镜检查:如果患者有下消化道症状,如左下腹痛、腹泻、便血等,还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观察直肠、结肠的黏膜情况,有助于诊断慢性结肠炎等病变。同样,对于儿童进行结肠镜检查也需要考虑其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