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怎么治疗
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增强体质;药物治疗有急性发作时用抗生素及局部用含漱液等;手术治疗适用于反复急性发作影响生活学习、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吞咽或伴腺样体肥大等情况,术后要注意口腔卫生、饮食及观察出血等。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不足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力,而免疫力低下与慢性扁桃体炎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学龄儿童每天应保证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学龄前儿童则需要12-14小时。同时,要注意合理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于成年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长期熬夜,因为长期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功能。还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时漱口,每天早晚正确刷牙,这样可以减少口腔内细菌的滋生,降低扁桃体感染的风险。
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吸烟环境,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周围人群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扁桃体,加重炎症。对于有过敏体质的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因为过敏反应可能诱发扁桃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加重。
2.增强体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根据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儿童可以选择跳绳、跑步、游泳等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于成年患者,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等比较适合,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60分钟。通过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慢性扁桃体炎的发作频率。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应用
当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时,可根据病情选择抗生素。一般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不过敏,可使用青霉素。但如果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则可选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丙烯等。抗生素的使用需要遵循药敏试验结果,以确保针对性用药。例如,通过咽拭子培养等方法明确病原菌后,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感染,缓解炎症。
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安全性,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指标来计算用药剂量,避免因药物过量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过敏症状、胃肠道反应等。
2.局部用药
可以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具有清洁口腔、杀菌消炎的作用。含漱时要仰头,让含漱液充分接触咽部,每次含漱时间不少于30秒,每天可含漱3-4次。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其正确进行含漱,避免含漱液误咽。还可以局部涂抹碘甘油等药物,碘甘油有杀菌、收敛的作用,能减轻扁桃体的炎症。但涂抹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扁桃体组织。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当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每年发作次数在4-5次及以上,且已经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时,如导致患者经常发热、咽痛,影响进食和睡眠等,可考虑手术治疗。另外,如果扁桃体过度肥大,已经影响到呼吸和吞咽功能,例如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吞咽困难等症状,也需要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对于儿童患者,如果慢性扁桃体炎导致腺样体也同时肥大,并且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腺样体面容等,也可在合适的时候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
2.手术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是扁桃体切除术,可分为传统的剥离法和近年来逐渐普及的等离子切除术等。术后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术后24小时内可以用冰袋冷敷颈部,以减轻疼痛和肿胀。术后当天可进食冷流质饮食,如冷牛奶、冰淇淋等,避免过热的食物刺激创面引起出血。术后1-2天可进食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正常饮食。同时,要密切观察创面有无出血情况,如唾液中带少量血丝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大量鲜血吐出,则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加强护理,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儿童剧烈哭闹导致创面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