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饮食注意什么
慢性荨麻疹患者需从多方面进行饮食调整。首先要避免摄入已知过敏原食物,明确过敏原后严格规避,儿童与成人过敏原有所不同;要控制高组胺食物摄入,老年患者因代谢能力弱更需注意;应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不同年龄人群补充方式有别;还要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需遵个性化方案,以减少荨麻疹发作风险、缓解症状及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一、避免摄入已知过敏原食物
慢性荨麻疹患者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某些食物,如鱼虾、蟹、贝类、牛羊肉、芒果、草莓等。有研究表明,约1/3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与食物过敏相关。如果能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就应严格避免食用该类食物,以减少荨麻疹发作的风险。例如,对鱼虾过敏者,应杜绝食用各种鱼虾类制品,包括新鲜鱼虾以及由鱼虾制成的加工食品等。
(一)儿童患者
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的食物过敏原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常见的有牛奶、鸡蛋、花生等。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食用某些食物后的反应,若怀疑与过敏相关,应及时带儿童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规避相关食物。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均衡,在规避过敏原的基础上,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选择不过敏的食物来替代,如对牛奶过敏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奶粉替代品。
二、控制高组胺食物摄入
组胺是一种能引起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的化学物质,一些食物中含有较高的组胺,如腐败变质的鱼类、肉类,还有一些水果(如菠萝、香蕉等)在过度成熟或保存不当情况下也会产生较多组胺。慢性荨麻疹患者应尽量减少这类高组胺食物的摄入。研究发现,摄入高组胺食物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荨麻疹症状。例如,变质的鱼类中组胺含量显著升高,食用后可能导致患者荨麻疹发作,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加重的情况。
(一)老年患者
老年慢性荨麻疹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食物中组胺的代谢能力可能减弱。因此,老年患者更要注意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对于水果要选择新鲜的,且适量食用,避免因食用高组胺食物而引发或加重荨麻疹。同时,老年患者的饮食应注重清淡、易消化,在控制高组胺食物摄入的基础上,保证营养充足,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摄入,有助于减轻过敏炎症反应。
三、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
维生素C和维生素P等对改善血管通透性有一定帮助,而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血管通透性增加有一定关系。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柑橘、草莓、猕猴桃、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P的食物有柠檬、柚子、荞麦等。研究显示,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等有助于减轻荨麻疹的症状。例如,维生素C可以参与体内胶原蛋白的合成,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减少血管渗出,从而缓解荨麻疹引起的风团等症状。
(一)不同年龄人群
对于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可通过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泥、蔬菜泥等方式来补充维生素。而老年慢性荨麻疹患者可以将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制作成易于消化的形式,如将西兰花做成软烂的菜肴,保证维生素的摄入,同时要注意根据老年患者的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结构,确保营养能够被充分吸收利用。
四、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可能相对敏感,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进而诱发或加重荨麻疹。因此,应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例如选择蒸煮、炖煮等烹饪方式制作食物,避免油炸、煎烤等油腻的烹饪方法。像辛辣的辣椒、花椒,油腻的油炸食品等都应尽量少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减少因胃肠道不适引发的荨麻疹相关问题。
(一)特殊病史患者
对于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如胃溃疡、胃炎等,更要严格遵循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原则。因为胃肠道疾病本身就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不当的饮食又可能加重胃肠道疾病,进而与荨麻疹相互影响。这类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既要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又要避免加重胃肠道和荨麻疹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