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分类及常见致病菌
尿路感染可按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主要指肾盂肾炎,包括急性和慢性,儿童也可发生)和下尿路感染(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按有无基础疾病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泌尿系统无结构和功能异常,恢复相对较好)和复杂性尿路感染(伴有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或其他基础疾病,感染易反复发作,治疗复杂)。常见致病菌有革兰阴性杆菌的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约占80%,女性常见)、肺炎克雷伯菌(住院及有基础疾病患者常见,复杂性尿路感染中比例较高)、变形杆菌(多见于有尿路结石患者,易反复发作);革兰阳性球菌的肠球菌(复杂性尿路感染及相关患者常见,耐药性高)、葡萄球菌(较少引起单纯性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等患者易引发)。
一、尿路感染的分类
(一)按感染部位分类
1.上尿路感染:主要指肾盂肾炎,包括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生于育龄女性,主要是细菌由尿道上行入膀胱,继而沿输尿管向上蔓延至肾脏引起感染;慢性肾盂肾炎往往是急性肾盂肾炎治疗不彻底或尿路有复杂情况(如尿路结石、畸形等)导致病情迁延所致。从年龄角度看,儿童也可能发生上尿路感染,其发病可能与尿路结构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有关,比如女婴尿道短,更容易发生上行感染引发肾盂肾炎。
2.下尿路感染:主要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膀胱炎又可分为急性膀胱炎和慢性膀胱炎,急性膀胱炎常见于女性,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多是细菌在膀胱内滋生繁殖引起感染;尿道炎分为淋菌性尿道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常见病原体有衣原体、支原体等,性生活活跃的人群相对更易患下尿路感染,因为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等可能导致病原体入侵尿道引发感染。
(二)按有无基础疾病分类
1.单纯性尿路感染:患者泌尿系统无结构和功能异常,常见于平素身体健康、尿路正常的人群,如非妊娠女性的急性膀胱炎多属于单纯性尿路感染,一般通过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治疗后恢复相对较好。
2.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伴有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如尿路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或功能异常(如糖尿病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等),或者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疾病)。这类患者感染更易反复发作,治疗相对复杂,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尿路的正常防御功能和药物的疗效等,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尿路感染后病情更难控制。
二、尿路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一)革兰阴性杆菌
1.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尿路感染病原菌的80%左右。在女性中尤为常见,这与女性尿道短、宽且直,距离肛门近等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大肠埃希菌容易从尿道外口逆行进入尿道、膀胱等引发感染。无论是单纯性还是复杂性尿路感染都可能由大肠埃希菌引起,在急性膀胱炎和急性肾盂肾炎中都常能检测到该菌。
2.肺炎克雷伯菌:也是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致病菌,在住院患者、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的患者中较为常见。该菌可通过尿道上行感染或血行感染等途径引起尿路感染,在复杂性尿路感染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当患者存在尿路梗阻等情况时,肺炎克雷伯菌更容易在尿路定植引发感染。
3.变形杆菌:多见于有尿路结石的患者,因为变形杆菌能分解尿素,可使尿液碱化,促进磷酸盐等结晶形成,易在有结石的尿路部位定植生长,从而引起尿路感染,且感染容易反复发作,治疗相对困难。
(二)革兰阳性球菌
1.肠球菌:在尿路感染中也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复杂性尿路感染以及长期住院、接受过尿道器械检查等患者中。肠球菌可通过尿道侵入或血行播散等方式引起尿路感染,其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性相对较高,给治疗带来一定挑战。
2.葡萄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般较少引起单纯性尿路感染,但在留置导尿管、有尿路器械操作史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尿路感染,例如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由于导尿管为细菌提供了定植的场所,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在尿路繁殖引发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