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提供饮食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饮食需根据病情阶段、人群等调整,活动期控制膳食纤维、选择低渣饮食等,缓解期适当增加膳食纤维,保证热量、蛋白质、水分与电解质摄入,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有不同饮食护理要点
一、能量与营养素摄入
1.热量供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活动度等确定热量需求。一般成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每日热量摄入需满足基础代谢及疾病消耗,通常男性10.5-14.6MJ/d,女性9.2-11.7MJ/d,儿童则需按每千克体重计算,保证生长发育需求。研究表明,充足的热量供应有助于维持患者的正氮平衡,促进肠道黏膜修复。
2.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肠道黏膜修复的重要原料,推荐摄入量为1.0-1.5g/(kg·d)。可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例如,鱼类富含的优质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对肠道刺激较小,适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研究显示,补充足够蛋白质的患者肠道炎症恢复相对更快。
3.脂肪摄入:选择易消化的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脂肪供能占总热量的20%-30%为宜。鱼油中的ω-3脂肪酸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可能有帮助,但需注意适量摄入,过量脂肪可能加重肠道负担。
二、膳食纤维的调整
1.活动期的膳食纤维控制: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肠道黏膜处于炎症状态,消化吸收功能受限,应避免高膳食纤维食物。如全麦面包、粗粮、芹菜、韭菜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肠道,加重腹泻、腹痛等症状。此时应选择低膳食纤维或无渣饮食,如精细米面制作的食物、去皮的嫩肉、鱼泥、蒸蛋等。
2.缓解期的膳食纤维补充:当病情进入缓解期,可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可溶性膳食纤维,如燕麦、魔芋、苹果、香蕉等。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吸收水分,使粪便变软,同时能被肠道有益菌发酵,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一般建议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逐渐增加到20-30g,但需根据患者个体耐受情况调整,如患者食用后出现肠道不适,则需适当减少摄入量。
三、水分与电解质补充
1.水分摄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ml,以防止脱水。根据患者的年龄调整,儿童需按每千克体重补充相应水分,一般每千克体重40-80ml/d。如果患者伴有腹泻,应适当增加水分补充量,可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肠道负担。
2.电解质补充:由于腹泻等原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钾、钠、氯等。可通过饮食补充电解质,如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香蕉、土豆、菠菜等,每100g香蕉含钾约256mg;含钠丰富的食物如淡盐水,但需注意根据患者病情及电解质检测结果调整。若患者电解质紊乱严重,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补充,但饮食调整是基础。
四、特殊人群的饮食护理要点
1.儿童患者: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饮食上需格外注意营养均衡。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需求较高。在活动期同样需要低渣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以支持生长。例如,可选择婴儿配方奶粉(适合婴儿期患者)、儿童专用的营养补充剂等。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口味偏好,尽量提供多样化且易消化的食物,增加儿童的食欲,确保营养摄入。
2.老年患者: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饮食护理需综合考虑。热量摄入可适当降低,因为老年人基础代谢率降低,但要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对于膳食纤维的摄入,要根据老年人的肠道功能调整,活动期严格控制高膳食纤维食物,缓解期可适当增加但要注意观察肠道耐受情况。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牙齿咀嚼问题,食物需易于咀嚼和消化,如将肉类制成肉糜等。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饮食既要保证自身营养需求,又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需满足妊娠期要求,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肠道不适的食物。膳食纤维的调整要谨慎,活动期以低渣饮食为主,缓解期可适当增加但要确保安全。由于妊娠期的特殊性,饮食调整需在医生和营养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营养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