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智齿怎么办
长智齿时需观察其萌出位置,若异常可能引发智齿冠周炎、邻牙损伤、咬合紊乱等问题,要根据情况决定拔除或保留智齿,长智齿期间要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定期口腔检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由医生制定合适方案。
一、长智齿的观察与判断
智齿是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萌出时间一般在18-25岁之间。首先要观察智齿萌出的位置是否正常,是否有部分萌出、完全不能萌出(阻生)的情况。如果智齿能够正常萌出,与对颌牙可以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且没有反复发炎等不适症状,可能不需要特殊处理,但仍需保持口腔清洁,定期观察。若智齿萌出位置异常,如向前、向后、向内侧或外侧倾斜生长,就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二、长智齿引发的问题及应对
(一)智齿冠周炎
1.发生情况:当智齿部分萌出时,牙冠周围的牙龈组织与智齿之间形成盲袋,食物残渣容易嵌塞在盲袋内,加上口腔内细菌滋生,就容易引发智齿冠周炎。尤其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感冒、劳累后更容易发作。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发生,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口腔卫生差、长期熬夜等人群更容易罹患。有既往智齿冠周炎病史的人群复发风险更高。
2.应对措施:首先要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起到清洁盲袋、杀菌消炎的作用。如果炎症较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明显甚至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时,需要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抗生素等药物辅助治疗,但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
(二)邻牙损伤
1.发生情况:如果智齿阻生,向邻牙方向生长,会对邻牙造成压迫,长期可能导致邻牙牙根吸收、龋齿等问题。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尤其是智齿生长方向异常的人群,生活方式中口腔卫生维护不佳会加速邻牙损伤的进程,有家族中牙齿发育异常遗传倾向的人群风险相对较高。
2.应对措施:一旦发现智齿对邻牙有损伤迹象,需及时就诊,医生会评估智齿与邻牙的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拔除智齿来避免邻牙进一步受损。
(三)咬合紊乱
1.发生情况:智齿萌出位置异常会影响正常的咬合关系,导致咬合紊乱,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长期偏侧咀嚼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咬合紊乱的发生风险,有颞下颌关节病史的人群在长智齿时更需密切关注咬合情况。
2.应对措施:出现咬合紊乱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矫正或拔除智齿等治疗方案来恢复正常咬合。
三、智齿的拔除与保留决策
(一)建议拔除的情况
1.反复发炎的智齿:如果智齿经常引发冠周炎,影响正常生活,经医生评估无法通过局部冲洗等保守治疗改善,建议拔除。
2.阻生且有邻牙损伤风险的智齿:智齿阻生且已经对邻牙造成或有潜在损伤风险时,为了保护邻牙健康,应考虑拔除。
3.导致咬合紊乱的智齿:智齿生长导致明显咬合紊乱,经评估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调整咬合的,需拔除智齿。
(二)可以保留的情况
1.萌出正常且有正常咬合的智齿:智齿能够正常萌出,与对颌牙建立良好咬合关系,且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口腔卫生容易维护的情况下,可以保留,但仍需定期检查。
2.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后保留: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长智齿时是否拔除需谨慎评估。一般在孕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不建议进行复杂的口腔手术,若智齿情况相对稳定,可在孕期4-6个月由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保留;对于儿童,由于智齿一般在18岁后才开始萌出,儿童时期一般不存在智齿问题,但如果有先天性牙齿发育异常等特殊情况,需由口腔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四、长智齿期间的口腔护理
1.正确刷牙:使用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软毛牙刷,确保将牙齿的每个面都清洁到位,尤其要注意智齿周围的清洁。
2.使用牙线: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齿邻面,包括智齿与邻牙之间的缝隙,防止食物残渣嵌塞。
3.定期口腔检查: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智齿萌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处理。
总之,长智齿后要根据智齿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出现异常及时就医,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制定合适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