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牙周炎如何治疗方法
牙周炎治疗包括基础治疗、手术治疗、全身治疗和维护治疗。基础治疗有口腔清洁指导(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和龈上洁治;手术治疗包括翻瓣术(基础治疗后牙周袋深且有附着丧失时采用)和植骨术(牙槽骨吸收严重时进行);全身治疗有抗生素应用(重度牙周炎辅助使用,特殊人群需谨慎)和控制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需控制相关指标);维护治疗包括定期复查(每3-6个月一次,检查牙周袋等情况)和持续口腔维护(根据情况调整清洁建议,老年患者可用辅助工具)。
一、基础治疗
1.口腔清洁指导:
患者需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软毛牙刷。研究表明,正确的刷牙能有效清除牙菌斑,牙菌斑是引发牙周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它会不断堆积刺激牙龈,导致炎症加重。对于儿童,家长应协助其刷牙,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培养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从幼年开始。
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每天至少使用1次牙线。对于有牙齿间隙较大等情况的患者,间隙刷能更有效地清洁邻面,减少邻面龋和牙周炎的发生风险。
2.龈上洁治:
医生会通过超声洁牙机等设备进行龈上洁治,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菌斑和色素。超声洁牙机利用高频振动产生的能量,将牙结石震碎并去除,能快速有效地清洁龈上牙石。一般来说,健康人群建议每年进行1-2次龈上洁治,而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洁治,通常每3-6个月进行一次,以控制菌斑和牙石的堆积,缓解牙龈炎症。
二、手术治疗
1.翻瓣术:
当基础治疗后牙周袋仍深度大于5mm且有牙周附着丧失时,可考虑翻瓣术。手术时切开牙龈,翻开牙龈瓣,暴露病变的牙根面、牙骨质和牙槽骨,彻底清除根面的菌斑、牙石及病变的牙骨质,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翻瓣术可以更彻底地清除牙周袋内的感染组织,为牙周组织的再生创造条件。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前需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2.植骨术:
对于牙槽骨吸收较严重的患者,可进行植骨术。将人工骨或自体骨移植到牙槽骨缺损处,促进牙槽骨的再生和修复。自体骨移植通常取自患者自身的髂骨等部位,人工骨则是经过生物相容性测试的材料。在手术前需要评估患者的骨量和全身状况,老年人骨代谢较慢,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要更加注意口腔卫生和营养支持。
三、全身治疗
1.抗生素应用:
对于重度牙周炎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可辅助使用抗生素。例如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阿莫西林是广谱抗生素,甲硝唑对厌氧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两者联合使用能有效控制牙周组织的感染。但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由于孕期使用抗生素需要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权衡利弊使用,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2.控制全身疾病:
如果患者伴有糖尿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不利于牙周炎的治疗和恢复。患者应遵循糖尿病饮食,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较为理想。对于高血压患者,要控制血压稳定,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降压药物的选择应考虑对牙周组织无不良影响或影响较小的药物。
四、维护治疗
1.定期复查:
严重牙周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复查时要进行口腔检查,包括牙龈探诊检查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度等,还可能需要拍摄X线片评估牙槽骨的情况。通过定期复查,能及时发现牙周炎的复发迹象,如牙周袋深度增加、牙龈红肿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持续口腔维护:
患者在复查期间仍需持续进行口腔清洁,巩固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医生可能会调整口腔清洁的建议,如增加刷牙次数、更换更合适的口腔清洁工具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手部灵活性下降,可能需要使用电动牙刷等辅助工具来保证口腔清洁效果,同时要注意口腔清洁的力度,避免过度用力损伤牙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