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一般怎么检查
肠胃病的诊疗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问诊详询症状、诱因等;体格检查有腹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实验室检查含血常规、粪便常规等;影像学检查有X线、超声、CT等;内镜检查包括胃镜和结肠镜,各有检查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问诊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肠胃病相关的症状表现,比如腹痛的部位、性质、发作频率;是否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情况;发病的诱因;既往的肠胃疾病史;家族中是否有肠胃方面的遗传疾病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问诊重点略有不同,儿童可能需询问喂养情况、生长发育等;女性要考虑是否与生理期、妊娠等相关。生活方式方面,要了解患者的饮食规律(如是否暴饮暴食、是否偏好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作息情况、精神压力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肠胃健康,进而在问诊中体现。
二、体格检查
1.腹部视诊:观察腹部外形,有无隆起、凹陷、胃肠型及蠕动波等。例如,幽门梗阻患者可能会有胃型和蠕动波。
2.腹部触诊:检查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包块等。不同部位的压痛可能提示不同的肠胃疾病,如右上腹压痛可能与胆囊炎、胆结石相关,但也需考虑肠胃的问题;左下腹压痛要考虑结肠等部位的病变。
3.腹部叩诊:通过叩诊了解腹部脏器的大小、位置及有无积液等情况。
4.腹部听诊:听取肠鸣音的频率和强度。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肠鸣音亢进常见于肠梗阻等情况,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见于腹膜炎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贫血等情况。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常提示有炎症反应;血红蛋白降低可能提示有消化道出血导致的贫血。
2.粪便常规+隐血试验:粪便常规可观察粪便的性状、有无寄生虫卵等;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有少量出血,有助于发现肠胃道的隐性出血病灶,如胃溃疡、结肠肿瘤等可能会出现隐血试验阳性。
3.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例如,肝功能中的转氨酶等指标可以反映肝脏是否有损伤,而电解质紊乱可能与肠胃疾病导致的呕吐、腹泻等引起的脱水相关。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儿童,血液生化检查需更关注其生长发育相关的指标变化;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等。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用于检查有无肠梗阻、胃肠穿孔等情况。例如,肠梗阻时可见肠管扩张、有多个液平面;胃肠穿孔时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钡餐造影:口服钡剂后进行X线检查,可观察食管、胃、小肠等部位的形态、蠕动情况等。如胃溃疡患者可表现为龛影;十二指肠溃疡可能有球部变形等。不同年龄患者的钡餐检查需根据其配合程度等进行调整,儿童可能需要适当调整钡剂的剂量等。
2.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可用于检查肝脏、胆囊、胰腺、脾脏等腹腔脏器的情况,对于排查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等有一定帮助,同时也能观察胃肠壁的情况,但对于胃肠道腔内病变的显示相对有限。在检查时要考虑患者的腹部脂肪厚度等因素对超声图像的影响,对于肥胖患者可能需要更仔细的操作来获取准确信息。
3.CT检查
腹部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腹腔内器官的结构,对于发现肠胃道的肿瘤、脓肿等病变有重要价值。例如,可发现肠道的占位性病变、腹腔内的炎症包块等。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CT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X线辐射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需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进行。
五、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
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的黏膜情况,能发现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还可以在直视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确保能耐受检查。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在专业儿科内镜医生操作下进行,要选择合适的内镜型号,并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监护。
2.结肠镜检查
可观察直肠、结肠的黏膜情况,对于发现结肠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有重要作用。检查前需要进行肠道准备,口服泻药清空肠道。对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要考虑其肠道准备的耐受性等问题;对于儿童,肠道准备的方式和剂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