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一般怎么治疗
牙周病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口腔清洁指导、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药物辅助治疗(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牙周翻瓣术、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及维护治疗(定期复查、复治),不同人群及疾病情况在各治疗环节有不同注意事项,如糖尿病患者、吸烟者、孕妇等在相应治疗中需特殊处理,儿童、老年人、更年期女性等在复查等维护治疗中有不同要求。
一、基础治疗
1.口腔清洁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能有效清除牙菌斑。研究表明,正确的刷牙可显著降低牙周袋内的细菌数量,改善牙龈炎症。对于儿童,家长需协助其刷牙,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并监督刷牙过程,培养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对于老年人,要考虑其手部灵活性,可选择电动牙刷等辅助工具,保证清洁效果。
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牙线能有效清洁牙齿邻接面,减少邻面龋和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对于佩戴正畸装置的患者,间隙刷是清洁牙齿间隙的良好工具;妊娠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易患牙周炎,更应注重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保持口腔卫生。
2.龈上洁治
龈上洁治是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的基本治疗方法。通过超声波洁牙机或手工洁治器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石,可迅速减轻牙龈炎症。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常规龈上洁治,对于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洁治。患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由于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牙周炎病情可能更严重,需在血糖控制平稳后及时进行龈上洁治,并加强术后口腔护理。
3.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是去除龈下牙石、平整牙根面的治疗,可消除牙周袋内的感染。该操作能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和附着。对于吸烟的牙周炎患者,吸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治疗难度,在治疗前后需劝导患者戒烟或减少吸烟量,以提高治疗效果。
二、药物辅助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
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如米诺环素凝胶,可在牙周袋内缓慢释放药物,持续抑制细菌生长。米诺环素凝胶能有效降低牙周袋内的细菌数量,减轻炎症。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局部使用抗菌药物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利弊后使用,因为全身用药可能对胎儿有影响,而局部用药相对全身用药风险较低,但仍需严格遵循医嘱。
2.全身药物治疗
对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不能使用阿莫西林。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全身抗生素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三、手术治疗
1.牙周翻瓣术
牙周翻瓣术是切开牙龈翻起黏膜瓣,暴露病变区牙根面,进行彻底的根面平整和清除感染组织,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该手术可用于治疗深牙周袋等情况。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牙周炎患者,手术前需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手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创口愈合情况。
2.植骨术
植骨术是在牙周缺损处植入骨移植材料,促进牙槽骨的再生。对于牙槽骨吸收严重的患者适用。糖尿病患者进行植骨术时,由于高血糖环境不利于骨愈合,需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相对理想的范围后再进行手术,并加强术后血糖监测和创口护理。
3.引导组织再生术
引导组织再生术是利用膜材料引导牙周膜细胞等再生,形成新的牙周组织。该手术能有效改善牙周组织的附着和功能。吸烟者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术时,因吸烟影响组织再生,术后需严格戒烟,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四、维护治疗
1.定期复查
牙周炎患者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检查牙龈炎症、牙周袋深度、牙槽骨情况等。儿童牙周炎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密切随访,观察牙周组织的发育和治疗效果;更年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牙周炎复发风险可能增加,需更频繁地复查。
2.复治
根据复查情况进行复治,如发现有残留牙石或牙周袋复发等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患有系统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的牙周炎患者,其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复治时需综合考虑其全身疾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