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的最佳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的应对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面。避免接触过敏原是基础,药物治疗有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免疫治疗有皮下和舌下两种,手术适用于特定情况。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各有注意事项,需分别对待,谨慎选择治疗方式和药物。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1.原理: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发生的免疫反应,明确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基础治疗措施。例如,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不同季节有相应花粉过敏原,如春季的树花粉、秋季的草花粉等)、尘螨(在室内潮湿环境易滋生)、动物毛发皮屑等。通过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可减少鼻炎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2.实施方法:对于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通常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关闭窗户;外出时佩戴口罩、穿长袖衣物等。对于尘螨过敏者,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如每周用55℃以上的热水清洗床单、被罩等),使用防螨床品等。对于动物毛发皮屑过敏者,避免饲养宠物或接触有宠物的环境等。
二、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可有效改善鼻腔炎症,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存在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在使用时应遵循医生指导,尤其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
2.抗组胺药:分为口服和鼻用两种剂型。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可迅速缓解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鼻用抗组胺药起效较快,局部作用强,全身副作用相对较少。抗组胺药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发挥作用,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者需注意。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对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有一定作用,尤其适用于合并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同时改善呼吸道炎症情况。
三、免疫治疗
1.皮下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过敏症状。一般需要较长疗程,通常持续3-5年。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红肿、瘙痒,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等,因此需要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2.舌下免疫治疗:通过舌下含服过敏原提取物进行免疫治疗,相对皮下免疫治疗更便捷,患者依从性可能更高。同样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等,且也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四、手术治疗
1.适应证:主要适用于经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效果不佳,且存在鼻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影响鼻腔通气和药物治疗效果的患者。
2.常见术式: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通过矫正鼻解剖结构来改善鼻腔通气等情况,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鼻腔粘连等并发症,术后也需要精心护理和定期复查,评估手术效果和恢复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过敏性鼻炎需格外谨慎用药,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在药物选择上,应选择儿童专用剂型,且严格遵循医生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制定的用药方案。例如,鼻用糖皮质激素对于6岁以上儿童可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抗组胺药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等。同时,要关注儿童在患病期间的生活质量影响,如鼻塞可能影响儿童睡眠和学习等,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症状。
2.孕妇:孕妇患过敏性鼻炎时,药物使用需特别谨慎。应优先采用避免接触过敏原等非药物方法控制症状。若必须用药,需在医生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后谨慎选择,如某些抗组胺药在妊娠特定阶段可能相对安全,但仍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患过敏性鼻炎时,需考虑其可能合并的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要充分评估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组胺药时要注意其对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增加老年人嗜睡等风险,需密切观察老年人用药后的反应,同时在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方面给予相应指导,如帮助老年人营造清洁的居住环境以减少过敏原接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