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疝气是什么病
睾丸疝气是常见外科疾病,腹腔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进入阴囊,病因有先天性(婴幼儿腹股沟管发育异常等)和后天性(腹内压增高、外伤等),临床表现有可复性包块、局部不适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手术(主要,婴幼儿可先观察)和非手术(疝气带等暂阻突出),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要防嵌顿、老年人要控基础病、女性也有类似情况需合适治疗。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睾丸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股沟管进入阴囊内。正常情况下,男性的腹股沟管是连接腹腔和阴囊的潜在通道,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会逐渐从腹腔下降至阴囊,过程中腹股沟管会闭合。若闭合不全或存在薄弱区域,腹腔内容物就可能由此突出形成疝气。
二、病因
1.先天性因素: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先天性的腹股沟管发育异常,如管腔较长、腹膜鞘状突未闭等,使得腹腔内容物容易通过该通道进入阴囊。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发生睾丸疝气的概率相对较高,这与他们身体各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完善有关。
2.后天性因素:成年人的睾丸疝气往往与腹内压增高有关。长期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便秘(肠道蠕动功能异常导致排便困难,腹内压持续升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不断增加腹内压以帮助排尿)等,会使腹腔内压力反复增高,推动腹腔内容物通过薄弱的腹股沟区域进入阴囊。另外,腹部外伤、手术瘢痕等也可能破坏腹股沟区的组织结构,增加睾丸疝气的发生风险。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可复性包块: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阴囊部位可出现可复性的包块,开始时包块较小,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时,包块可回纳腹腔。婴幼儿的睾丸疝气有时表现为哭闹时阴囊部位包块明显增大,安静或平卧后包块缩小或消失。
局部不适:部分患者会感觉阴囊部位有坠胀感、胀痛等不适,尤其是在包块突出时更为明显。如果疝气发生嵌顿(包块不能回纳,且伴有疼痛加剧),则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体征:医生体格检查时,可在阴囊或腹股沟区域触及到可回纳的包块,用手轻推包块有向腹腔回纳的感觉。若发生嵌顿,局部包块紧张、压痛明显。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股沟区和阴囊,观察包块的可复性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为睾丸疝气。
2.影像学检查: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例或需要明确疝内容物情况时,可进行超声检查。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阴囊内或腹股沟区的结构,判断是否存在腹腔内容物突出以及突出的内容物性质(如肠管等)。
五、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是睾丸疝气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婴幼儿的睾丸疝气,由于部分患儿随着生长发育,腹股沟管有可能逐渐闭合,可先采取保守观察,但如果发生嵌顿等情况则需及时手术。对于成年人的睾丸疝气,一般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等。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应用较为广泛。
2.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一些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或婴幼儿暂时观察期间。非手术治疗包括使用疝气带等,但疝气带只能起到暂时阻止包块突出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而且长期使用疝气带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压迫损伤等问题。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幼儿阴囊部位的情况,一旦发现哭闹时阴囊包块明显增大且不能回纳,应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婴幼儿剧烈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内压的情况。因为婴幼儿身体脆弱,疝气嵌顿可能会导致肠管等组织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睾丸疝气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手术前需将基础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手术后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要关注患者的排便情况,避免因便秘导致腹内压升高,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
3.女性与睾丸疝气的关系:虽然睾丸疝气主要发生在男性,但女性也可能出现类似腹股沟区域的疝气情况,只是名称不同。女性的疝气治疗原则与男性类似,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点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