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鼻疖
鼻疖是鼻前庭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局部因素有皮肤损伤、皮脂腺分泌旺盛,全身因素有机体抵抗力下降;临床表现有局部红肿热痛、化脓及全身畏寒发热等;可根据症状体征诊断并与其他疾病鉴别;预防要避免挖鼻拔毛、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切勿挤压鼻疖以防颅内并发症。
一、鼻疖的定义
鼻疖是鼻前庭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鼻前庭是鼻外鼻由皮肤覆盖的部分,此处皮肤含有毛囊、皮脂腺及汗腺,当局部皮肤受到损伤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引发感染。
二、鼻疖的病因
1.局部因素
皮肤损伤:挖鼻、拔鼻毛等行为易损伤鼻前庭皮肤,为细菌入侵提供途径。例如,经常用手指用力挖鼻的人群,鼻前庭皮肤破损概率增加,进而增加鼻疖发生风险。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儿童可能因好奇心强,不自觉挖鼻导致皮肤损伤;成年人若有不良挖鼻习惯,也易引发鼻疖。
皮脂腺分泌旺盛:青春期人群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皮脂腺分泌旺盛,鼻前庭皮肤的皮脂腺若堵塞,容易继发感染形成鼻疖。性别方面,青春期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受激素影响,但相对而言,雄激素水平变化对男性皮脂腺分泌影响可能更明显,但女性也不能忽视。
2.全身因素
机体抵抗力下降: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遭受细菌侵袭,增加鼻疖发生的可能性。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受到影响,从而不利于机体抵抗鼻疖致病菌。不同病史的人群,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稳定者,鼻疖复发或发生风险更高。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群,机体抵抗力也会降低,容易引发鼻疖。
三、鼻疖的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鼻前庭部位出现局限性红肿,伴疼痛,随着病情发展,红肿处可逐渐隆起,有明显的压痛。初期红肿范围较小,随着炎症加重,红肿范围扩大,疼痛也会加剧。
化脓:病情进一步发展,红肿处中央可形成黄色脓点,随后脓点可破溃,排出脓液。儿童由于皮肤较薄嫩,炎症反应可能相对更明显,红肿范围可能扩展较快;糖尿病患者发生鼻疖时,炎症可能更难控制,化脓情况可能更复杂。
2.全身症状:一般来说,轻症鼻疖全身症状不明显,但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身体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或患有基础疾病者,全身症状可能更突出。例如,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机体抵抗力弱,鼻疖病情较重时,全身症状可能更显著,如发热持续时间较长等。
四、鼻疖的诊断
1.根据症状体征诊断:通过观察患者鼻前庭局部的红肿、疼痛、脓点等表现,结合患者有挖鼻等可能导致皮肤损伤的病史,一般可初步诊断为鼻疖。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发展过程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准确提供孩子鼻部不适的相关情况,以便医生诊断。
2.与其他疾病鉴别:需与鼻部的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如鼻部的蜂窝织炎等。蜂窝织炎一般红肿范围更广泛,疼痛更剧烈,且可能伴有全身较严重的感染症状,通过详细的局部检查和对病情的综合评估可进行鉴别。
五、鼻疖的预防及注意事项
1.预防措施
避免挖鼻、拔鼻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儿童不要随意挖鼻、拔鼻毛,成年人也应纠正不良挖鼻习惯。儿童由于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家长要加强监督;成年人若因工作等原因经常接触灰尘等,可通过使用口罩等方式减少对鼻前庭的刺激,间接预防鼻疖。
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血糖等指标,以提高机体抵抗力。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和治疗方案,定期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从而降低鼻疖发生风险。
2.注意事项
切勿挤压鼻疖:鼻疖患者切忌用手挤压,因为鼻前庭位于面部“危险三角区”,此处静脉无瓣膜,挤压疖肿时,感染可沿静脉逆行进入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颅内并发症。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要明确挤压鼻疖的严重性。儿童由于认知不足,家长要反复告知不能挤压鼻疖;成年人也要自觉避免挤压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