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牙髓炎
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病因有细菌感染、物理刺激(温度、机械)、化学刺激;分类有可复性和不可复性,可复性遇冷瞬间痛、刺激除即消,不可复性分急性(剧痛、自发阵发、夜重、温激剧、定位难)和慢性(无自发痛、有长期冷热痛史、可定位);诊断靠病史采集、临床检查(视、探、叩、温测)和影像学;治疗分保存活髓(直接、间接盖髓术)和去除牙髓(根管治疗术),不同人群有差异需对症处理。
一、病因
1.细菌感染:是牙髓炎最主要的病因。常见的致龋菌等可通过牙体缺损处(如龋洞)侵入牙髓,引发炎症。例如,窝沟龋、邻面龋等若未及时治疗,细菌会逐渐向牙髓蔓延。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喜欢吃甜食且口腔卫生清洁相对不彻底,更容易因细菌感染引发龋坏进而导致牙髓炎;成年人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佳,长期存在牙菌斑、牙结石等,也易出现细菌感染导致牙髓炎。
2.物理刺激
温度刺激:过冷或过热的温度刺激可引起牙髓炎症反应。比如,食用过冰的饮品或过烫的食物后,可能会刺激牙髓。不同年龄人群对温度刺激的耐受度不同,儿童牙髓较为敏感,可能更易因温度刺激引发牙髓炎;老年人牙髓本身有退变,也可能对温度刺激较为敏感。
机械刺激:牙齿受到外力撞击等机械损伤时,可能导致牙髓受损引发炎症。比如,交通事故中牙齿受到撞击,或者儿童在玩耍时摔倒碰撞到牙齿等情况。
3.化学刺激:充填材料、酸蚀剂等化学物质使用不当可能刺激牙髓。例如,在补牙过程中,使用的酸性酸蚀剂如果操作不当,可能渗透到牙髓引起炎症。
二、分类及临床表现
1.可复性牙髓炎
主要表现为受到温度刺激尤其是冷刺激时,立即出现瞬间的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很快消失。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不能准确表达疼痛,但会表现出对冷刺激的躲避等异常行为;成年人可明确表述遇冷时牙齿短暂疼痛。
2.不可复性牙髓炎
急性不可复性牙髓炎:疼痛剧烈,具有自发性阵发性痛,疼痛往往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温度刺激可使疼痛加剧,且疼痛不能自行定位,患者常感觉疼痛来自患牙同侧的上下颌牙齿。儿童急性牙髓炎时哭闹可能较为明显,难以安抚;成年人则能清晰感知疼痛的特点和程度。
慢性不可复性牙髓炎:一般无明显的自发性疼痛,但可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患者可定位患牙。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老年人慢性牙髓炎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疼痛程度可能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
三、诊断
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是否有牙齿疼痛、冷热刺激情况、外伤史等。儿童患者需询问家长关于孩子牙齿不适的相关情况;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喜欢进食甜食的人,要重点询问饮食相关情况。
2.临床检查
视诊:观察牙齿有无龋坏、缺损、变色等情况。
探诊:用探针检查牙齿龋洞的深度、位置等,判断是否接近牙髓,以及是否有探痛等情况。儿童配合度较差时,需要耐心安抚进行检查。
叩诊:通过叩诊判断患牙有无叩痛及叩痛的程度,区分牙髓炎的不同阶段等情况。
温度测试:用冷热刺激患牙,观察患者的反应来辅助诊断牙髓炎。儿童进行温度测试时要注意刺激的强度和舒适度,避免造成过度刺激。
3.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等,可帮助了解牙齿内部结构,判断有无龋坏累及牙髓、根尖周有无病变等情况,辅助诊断牙髓炎。
四、治疗原则
1.保存活髓的治疗方法
直接盖髓术:适用于意外露髓、露髓孔较小的情况。将盖髓剂覆盖在露髓处,促进牙髓组织修复形成修复性牙本质,保存活髓。儿童进行直接盖髓术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牙髓造成二次损伤。
间接盖髓术:用于深龋近髓,可保留近髓处的软化牙本质,通过盖髓剂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保存活髓。
2.去除牙髓的治疗方法
根管治疗术:适用于不可复性牙髓炎等情况。通过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进行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消除牙髓炎症,保存患牙。不同年龄人群根管治疗的操作难度和预后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牙髓腔较大,根管治疗时需要更精细的操作;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口腔问题或全身疾病,需要综合评估后进行根管治疗。
牙髓炎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口腔疾病,不同人群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上可能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