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性龟头炎是怎么回事
念珠菌性龟头炎是由念珠菌感染引发的男性龟头炎症性疾病,发病与机体免疫力下降、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有特定临床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还可通过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措施预防。
一、念珠菌性龟头炎的定义
念珠菌性龟头炎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男性龟头炎症性疾病,念珠菌属于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可存在于人体皮肤、口腔、胃肠道等部位,当局部环境改变或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念珠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
二、发病原因
1.机体免疫力因素:
对于成年人,若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增加念珠菌感染的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局部糖原含量增加,有利于念珠菌生长繁殖。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相对较低,也较易发生念珠菌性龟头炎。
2.局部刺激因素:
不注意个人卫生,包皮过长或包茎者,包皮内板容易积聚污垢,为念珠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比如,包皮过长者若长期不清洗,包皮垢中的物质会刺激龟头,破坏局部的防御屏障,使念珠菌容易入侵。
局部外伤、摩擦等也可能导致龟头皮肤黏膜受损,从而使念珠菌更容易感染。如性生活过于剧烈、手淫时用力不当等造成龟头损伤,增加了念珠菌感染的几率。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龟头部位出现红斑,红斑边界清晰,可逐渐扩大。红斑上常伴有小丘疹、小水疱,水疱破裂后可形成糜烂面,伴有瘙痒感,部分患者瘙痒较为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龟头部位的疼痛,尤其是在排尿时,尿液刺激糜烂面可导致疼痛加剧。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患者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念珠菌性龟头炎,可能与尿布更换不及时等局部卫生问题有关,表现为龟头部位的红肿、瘙痒等,由于儿童难以准确表达不适,可能会出现哭闹、抓挠龟头等表现。
对于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患者,除了龟头的表现外,还可能观察到包皮内板有类似的红斑、丘疹等改变,且包皮垢增多。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检查龟头部位的皮损情况,观察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表现,同时了解患者包皮是否过长、包茎等情况。
2.实验室检查:
真菌镜检:取龟头部位的分泌物或皮损处的鳞屑进行镜检,若发现念珠菌的菌丝或孢子,即可明确诊断。一般来说,真菌镜检操作简便,是初步诊断念珠菌性龟头炎的常用方法。
真菌培养:对于镜检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的患者,可进行真菌培养。真菌培养能更准确地确定是否为念珠菌感染,并可进一步进行药敏试验,为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保持局部清洁卫生,每天用清水清洗龟头部位,尤其是包皮过长或包茎者,要将包皮上翻彻底清洗,去除包皮垢。
避免搔抓龟头,防止皮损加重及继发感染。
对于包皮过长的患者,在病情控制后,可考虑行包皮环切术,以去除念珠菌滋生的环境因素,预防复发。
2.药物治疗:
外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乳膏、咪康唑乳膏等,这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局部的念珠菌,抑制其生长繁殖。外用药物相对安全,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对于病情较严重或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但口服药物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因为抗真菌药物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且需要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调整用药。
六、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
男性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清洗外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尤其是包皮过长或包茎者,更要注意清洗包皮内板。
勤换内裤,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减少局部的潮湿环境,不利于念珠菌生长。
2.避免不洁性行为:不洁性行为可能会导致念珠菌等病原体的传播,因此要保持单一性伴侣,避免高危性行为。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血糖等指标,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念珠菌感染的风险。
4.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念珠菌性龟头炎的发生。例如,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每周坚持几次,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