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慢性咽炎有局部症状(咽干、咽痛、咽部异物感、咳嗽)和一般不明显的全身症状(乏力、低热等),治疗方法包括去除病因(改善生活方式、治疗基础疾病)、局部治疗(含漱液含漱、含片含服、局部喷雾)、中医中药治疗(中药方剂、中医外治)
一、慢性咽炎的症状
1.局部症状
咽干:患者常感觉咽部干燥,尤其是在晨起时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夜间睡眠时咽部腺体分泌减少,加上张口呼吸等因素导致咽部水分丢失。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出现咽干症状,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但会表现出频繁吞咽等动作;成年人则可直接诉说咽部干燥感。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饮酒、过度用嗓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咽干症状,因为这些因素会刺激咽部黏膜,影响腺体正常分泌。
咽痛:一般为隐痛、刺痛或胀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急性发作时咽痛可能会加重,儿童由于表达能力相对有限,可能会表现出哭闹、拒食等情况;成年人则能较准确描述疼痛性质和程度。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的人群,慢性咽炎更容易急性发作出现咽痛。
咽部异物感:患者总感觉咽部有异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这种异物感在吞咽唾液时较为明显,进食时一般无明显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存在,生活方式上长期接触有害气体、粉尘的人群,如教师、环卫工人等,咽部异物感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咳嗽:多为刺激性咳嗽,无痰或仅有少量黏痰。儿童慢性咽炎引起的咳嗽可能会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需要家长格外关注;成年人咳嗽可能会在讲话过多、吸入刺激性气体后加重。有过敏史的人群,慢性咽炎合并过敏因素时咳嗽可能更明显。
2.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是病情反复发作、身体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贫血等)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全身症状。
二、慢性咽炎的治疗方法
1.去除病因
改善生活方式:对于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应劝导其戒烟限酒。吸烟会刺激咽部黏膜,使咽部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饮酒也会对咽部产生刺激,加重炎症。教师、歌手等长期用嗓人群要注意合理用嗓,避免过度用嗓,可通过调整发声方式、控制用嗓时间来保护咽部。对于生活或工作环境中有有害气体、粉尘的人群,要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
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患者合并有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病等基础疾病,要积极治疗这些疾病。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部会刺激咽部黏膜引发慢性咽炎,所以要规范治疗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酸反流至咽部会损伤咽部黏膜,需要针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相应治疗,如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等。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其是否存在腺样体肥大等情况,如有腺样体肥大影响呼吸和咽部健康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老年人患有慢性咽炎时,要关注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其他基础疾病对其身体状况的综合影响,在治疗慢性咽炎的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
2.局部治疗
含漱液含漱:常用的有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等,这些含漱液可以清洁咽部,减轻炎症反应。含漱时要注意头部后仰,张口发“啊”音,使含漱液能充分接触咽部黏膜。儿童使用含漱液时要注意防止误咽,可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含漱液,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含片含服:如碘喉片、薄荷喉片等,含片可以缓解咽部不适症状。但儿童使用含片时要注意防止呛咳,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含片种类。
局部喷雾:对于咽部炎症较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局部喷雾治疗,如使用西瓜霜喷雾剂等,能直接作用于咽部黏膜,起到消炎、消肿的作用。
3.中医中药治疗
中药方剂:中医认为慢性咽炎多与阴虚火旺、痰湿凝聚等有关,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相应的方剂,如阴虚火旺型可选用养阴清肺汤加减,痰湿凝聚型可选用二陈汤加减等。但中医中药的使用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辨证论治下进行,儿童和老年人使用中药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药性的温和性,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中医外治:如穴位按摩、针灸等方法也可用于慢性咽炎的辅助治疗。穴位按摩可选择廉泉、天突等穴位,通过按摩起到疏通经络、理气化痰等作用;针灸治疗则需要由专业针灸医师操作,根据患者病情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儿童进行针灸治疗时要更加谨慎,选择适宜的针刺手法和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