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炎和中耳炎的区别是什么
鼓膜炎与中耳炎在病变部位、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上有区别。病变部位上鼓膜炎局限鼓膜,中耳炎涉及中耳腔;病因方面鼓膜炎有病毒感染、外伤等,中耳炎主要通过咽鼓管途径且多为细菌感染;临床表现鼓膜炎有耳痛等症状及鼓膜相应表现,中耳炎有听力下降等症状及鼓膜相应表现;治疗原则上鼓膜炎根据不同病因对症处理,中耳炎针对不同类型采取改善通气、控制感染、手术等相应治疗。
一、病变部位
鼓膜炎:病变主要局限在鼓膜本身。鼓膜是位于外耳道深部的一层薄膜,鼓膜炎是鼓膜的炎症,可分为急性鼓膜炎和慢性鼓膜炎等。
中耳炎:病变部位涉及中耳腔,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气房等结构。中耳炎又可细分为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范围相对鼓膜炎更广。
二、病因方面
鼓膜炎
感染因素: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如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可引发鼓膜炎。例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时,除了耳部可能出现疱疹样病变外,还会导致鼓膜及邻近外耳道皮肤的炎症反应。一般来说,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在病毒流行季节更容易因病毒感染引发鼓膜炎。
外伤因素:外耳道的外伤,如挖耳时用力不当导致鼓膜损伤,之后若合并感染也可能引发鼓膜炎。对于经常有挖耳习惯的人群,尤其是儿童,需要注意规范挖耳行为,避免因外伤引发鼓膜炎。
中耳炎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咽鼓管途径感染。当鼻咽部存在炎症时,如感冒引起的鼻炎、鼻窦炎等,病原体可通过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儿童的咽鼓管相对短、宽、平,这种解剖结构特点使得儿童患中耳炎的几率相对较高,例如儿童感冒后容易并发中耳炎。另外,游泳时污水经咽鼓管进入中耳也是儿童中耳炎的常见诱因之一。
感染病原体:细菌感染是中耳炎常见的病因,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由这些细菌感染引起,发病较急,可出现耳痛、流脓等症状。
三、临床表现
鼓膜炎
症状:急性鼓膜炎患者常表现为耳痛,疼痛较为剧烈,可呈刺痛或跳痛,部分患者可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如果是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鼓膜炎,还可在耳部皮肤出现疱疹。慢性鼓膜炎患者耳痛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耳部的不适感、耳鸣等表现。
耳部检查:可见鼓膜充血、肿胀,急性鼓膜炎时鼓膜充血明显,可能有血疱形成;慢性鼓膜炎时鼓膜可呈增厚、粗糙等改变。
中耳炎
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胀感,儿童可能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除了有耳痛外,还可出现流脓、发热等症状,耳痛在鼓膜穿孔流脓后可有所缓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则表现为长期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等。
耳部检查:分泌性中耳炎可见鼓膜内陷、积液征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前可见鼓膜充血、膨隆,穿孔后可见穿孔处有脓液流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见鼓膜有大小不等的穿孔,鼓室内有黏膜充血、增厚等表现。
四、治疗原则
鼓膜炎
病毒感染相关鼓膜炎: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炎,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对症处理耳痛等症状,可使用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痛苦。对于儿童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免疫力较弱,病情可能进展较快。
外伤相关鼓膜炎:如果是外伤导致的鼓膜炎,需要保持外耳道清洁,预防感染。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对于较小的鼓膜损伤,一般可自行修复;较大的鼓膜损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
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主要是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可使用鼻用减充血剂缓解咽鼓管肿胀,促进咽鼓管通畅。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观察其听力和语言发育情况,必要时可进行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切开术等治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要积极控制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要注意引流,如鼓膜穿孔前可进行鼓膜切开术以利于引流脓液,鼓膜穿孔后要清洁外耳道脓液,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剂量等问题,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发作期同样需要控制感染,清除病灶,对于适合手术的患者可考虑进行鼓膜修补术或乳突根治术等手术治疗,以提高听力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