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是因为的原因
膀胱炎的发生由多种因素引起,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如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入侵,还有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非细菌因素包括化学性刺激(膀胱灌注相关刺激、局部用药不当)和机械性因素(长期留置导尿管、膀胱结石或异物);机体自身因素有年龄(儿童因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老年人因抵抗力下降等)、性别(女性尿道短及性生活等因素、男性因前列腺疾病等)、生活方式(饮水过少、不注意个人卫生)、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高及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因自身免疫紊乱等)影响。
一、细菌感染是膀胱炎常见原因
(一)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入侵
大肠杆菌是引起膀胱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正常情况下,泌尿系统有一定的防御机制,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容易通过尿道逆行进入膀胱引发感染。研究表明,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相较于男性更易发生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引起的膀胱炎,这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有关,女性尿道距离肛门较近,更容易受到肛门周围细菌的污染。
(二)其他细菌感染情况
除大肠杆菌外,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也可导致膀胱炎。例如,变形杆菌引起的膀胱炎可能在一些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因为导尿管为细菌提供了从尿道进入膀胱的通道,变形杆菌在导尿管表面容易形成生物膜,从而持续引发感染。
二、非细菌因素相关原因
(一)化学性刺激
1.膀胱灌注相关刺激:对于一些因膀胱癌等疾病接受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灌注的药物可能会对膀胱黏膜产生化学性刺激,导致膀胱炎发生。如丝裂霉素等膀胱灌注药物,可能引起膀胱黏膜的炎症反应。
2.局部用药不当:如果女性因局部卫生等问题自行使用不恰当的阴道洗剂等,可能会影响尿道周围的酸碱平衡等,进而刺激膀胱,引发非细菌性的膀胱炎表现。
(二)机械性因素
1.长期留置导尿管:留置导尿管会破坏尿道的正常防御屏障,使细菌更容易进入膀胱。据统计,长期留置导尿管超过1周的患者,膀胱炎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而且导尿管的材质、留置时间等因素都与膀胱炎的发生相关,例如硅胶材质的导尿管相对更不易引发感染,但长期留置仍有风险。
2.膀胱结石或异物:膀胱内存在结石或异物时,会持续刺激膀胱黏膜,导致膀胱黏膜损伤,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同时也会直接引起膀胱的炎症反应。例如膀胱结石患者,结石不断摩擦膀胱黏膜,容易出现膀胱炎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三、机体自身因素影响
(一)年龄因素
1.儿童:儿童膀胱炎相对较少见,但婴幼儿由于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且可能存在尿布更换不及时等情况,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膀胱炎。例如,1-2岁的婴幼儿,尿道短且容易被粪便等污染,增加了膀胱炎的发病风险。
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常伴有前列腺增生等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前列腺增生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膀胱内潴留,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从而引发膀胱炎。同时,老年人的泌尿系统黏膜萎缩等变化也使其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二)性别因素
除了前面提到的女性尿道短易发生大肠杆菌感染外,女性在性生活中也可能增加膀胱炎的发病风险。性生活时容易将尿道周围的细菌挤入膀胱,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或性生活活跃的女性,膀胱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男性膀胱炎相对较少见,但当男性存在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统梗阻等情况时,也会发生膀胱炎。
(三)生活方式因素
1.饮水过少:长期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尿液对尿道和膀胱的冲刷作用减弱,细菌容易在膀胱内滋生繁殖,增加膀胱炎的发病风险。例如,一些工作繁忙且不注意主动饮水的人群,患膀胱炎的几率可能会增加。
2.不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女性不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肛门周围的细菌容易污染尿道,进而引发膀胱炎。如女性便后擦拭应从前往后,否则容易将肛门细菌带到尿道附近引发感染。
(四)基础疾病影响
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尿液中含糖量增加,有利于细菌生长,同时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膀胱炎。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膀胱炎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很多,且病情更容易反复。
2.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抵抗力低下,容易遭受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引发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



